第190章 看舌苔,泡茶飲(第1/2 頁)
中醫診斷學課堂上,何老師接著前一節課的內容,繼續講解舌診相關知識。
只見他站在講臺上認真地說:“同學們,相比於觀察舌質,看舌苔其實更有講究,那好,接下來咱們就先談談舌苔的不同形態吧。”
話音剛落,何老師便直接開啟投影儀放出了幾張圖片,並解釋道:“我覺得啊,還是讓大家直接透過圖片來學習更為直觀有效些。畢竟,許多情況下,你們得靠對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
果不其然,當兩張舌苔照片出現在螢幕上時,差異一下子就顯現出來了——左邊那張圖裡的舌頭呈現出明顯的紅色,僅覆蓋著薄薄的一層白色舌苔;而右側圖片中的舌苔則佈滿整個舌面,厚厚的白色將原本應有的紅色舌體完全遮蓋住了。
“看到了嗎?同學們,左邊這張顯示的就是薄苔,右邊這個則屬於厚苔。”何老師一邊講解,一邊用指著圖片示意。
底下的學生們紛紛點頭表示明白,這種一目瞭然的方式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就是李介賓說的,見底,不見底,見底為薄,不見底為厚。
舌苔厚薄反應了疾病的病程長短,以及病邪深淺,胃氣有無。
一開始的表證,都是薄白苔或者薄黃苔,隨著病程變長,邪氣增多,舌苔就會越厚。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舌苔厚了不完全是壞事兒,因為至少表示此時胃氣還是充實的,一旦遇到病情危重,胃氣衰敗的時候,邪氣雖多但舌苔可能全無。
而用藥上也可以根據舌苔用藥,厚苔,就可以用理氣藥、破氣藥、芳香化溼藥,比如厚朴、枳實、藿香、佩蘭。
尤其是那種經常口甜、口臭的,用芳香化溼藥準沒錯。
何老師輕輕點了幾下滑鼠,螢幕上瞬間彈出了好幾張圖片。
左邊那張圖裡的舌頭看起來水嫩嫩的,彷彿能掐出水來;而右邊那張則截然不同,不僅乾巴巴的毫無光澤,甚至還能清晰地看見舌體表面那些粗糙的顆粒。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潤燥情況。\" 何老師用手中的鐳射筆指著螢幕說道: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左邊這張圖片展示的就是典型的潤苔,而右邊呢,則是燥苔無疑了。\"
正常情況下,人的舌面應該是潤澤的,既不會過於溼潤也不會太過乾燥,保持一種恰到好處的狀態。這
種潤苔表明人體內的津液並未受到損傷,如果出現異常,就可能意味著身體出了問題。在溫病學領域,津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觀察舌苔時首先要辨別其潤燥程度。
如果水液太多,溼而滑利,甚至伸舌流涎,就是滑苔,表示有溼有寒,此時慎用滋陰藥,像麥冬、甘草呀什麼的,就不能亂用了。可以用溫陽補氣藥,比如桂枝、黃芪什麼的。
很多人現在趕時髦,網上到處賣的什麼中藥茶飲,她們自己也總喜歡捯飭幾樣中藥泡茶喝,但是缺乏中醫常識,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其實完全可以對著鏡子多看看自己的舌頭,至少大體方向差不了太多。
然後就是燥苔了,望之乾枯,扣之無津,為燥苔,由於津液不上承導致,多見於熱盛傷陰、陰液不足,但要結合舌體判斷,如果是紅舌、絳舌,那就是熱;
如果是淡舌、嫩舌,那小心了,有可能是陽虛不化津,比如口渴、小便不利的五苓散證,並非缺水,而是水溼不化,身體裡有水但是病態的無法運輸到身體各處。
何老師再次展示出兩張照片。他解釋道:“這張圖片中的舌苔厚實且顆粒粗大,就像一堆豆腐渣一樣堆積在一起,如果能夠用工具將其刮除,則屬於腐苔。
這種情況相對較為少見,但通常與陽熱過盛有關,可能由痰濁、食積以及胃腸瘀熱引起。
另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