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先來一箱安宮牛黃丸漱漱口(第1/2 頁)
送王映驕回家後,李介賓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晚上是學生夜生活正豐富的時候,有從教學樓圖書館回來的,去操場鍛鍊身體的,也有去澡堂洗澡的……
多少年後,會發現學生時代充實的生活是多麼的難得,每天無論是學習或者玩耍都是愉悅的,哪怕不學習每天躺宿舍打遊戲都是開心的。
李介賓雙手插兜,站在西籃球場外,看著裡面朝氣蓬勃的男生們。
腦海裡回想著剛剛王映驕的眼淚。
當年他外公去世的時候,他沒有哭出來……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嘆了口氣,他拿出手機打了個電話給李岐黃。
“師哥,是我,記得你那邊,安宮牛黃丸積壓了不少?”
“這安宮牛黃丸保真嗎?”
“保真呀!那先給我來一箱。”
“順豐速遞發一箱給我,記得把郵費結了呀,別給我整個到付。”
掛了電話,李介賓回宿舍洗漱休息了。
————
很多玄幻小說都喜歡描寫今不如古,一代不如一代。
這是中國人有厚古薄今的習慣。
這種習慣可能從“孔子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其他疾病暫且不提,中醫對於中風病的認識,有跡可循的。
張仲景有沒有治療中風的方子?(此處中風指的腦中風,非桂枝湯太陽中風證。)
有,但是說出來你可能理解不了,張仲景治療中風的方子,是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不是治療太陽病,外寒裡熱的嘛?一個治療感冒的方子,怎麼又能治療中風了?
大青龍湯是發汗峻劑,麻黃用量是麻黃湯的兩倍,所以現代經方研究自然而然會說發汗降顱壓。
而大青龍湯加減的續命湯,則是正式用於腦中風的方劑。
治療腦出血、腦軟化症等疾病後遺症的藥方中,有續命湯,是由大青龍湯加當歸、人參、川芎,乾薑代生薑而組成。
中醫對於中風的認識,是一個逐漸加深的過程。
張仲景之所以用大青龍湯,用麻黃劑治療腦中風,是因為那時候認為中風是外風——從《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篇便可看出。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痺。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面板。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府,即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即難言,口吐誕。”
張仲景是第一個定下中風病名的,但是他對中風的瞭解,限於時代的侷限性——可能以當時人口的平均壽命,很多人都活不到中風吧......
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裡面同樣說道:“風偏枯者,由血氣偏虛,則腠理開,受於風溼。”
陳無擇在《三因極—病證方論》載有:“如其經絡空虛而中傷者,為半身不遂。”
唐宋是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前,都是以外風立論,認為中風是由於外邪入絡而致,雖然會講到人體氣血虧虛、脈絡空虛,衛外不固。
但是本質上,還是把中風當做一個外感疾病。這也是為什麼會以青龍湯為主,演化治療中風劑。
而唐宋之後,諸多醫家才漸漸開始意識到,中風病不是因為外因,而是由於內因,主張以內風立論。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河間認為“心火暴甚”導致中風;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強調正氣自虛;
金元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