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屢教屢訓(第2/4 頁)
肅的神情,立即應了一聲,前去北宮門傳令去了。
值守在北宮門的公車司馬令頭一次接到皇后的令旨,他不敢怠慢,立即將這件涉嫌干政的事報了上去。
皇帝此時正在貴人甄宓的常寧殿考校三皇子劉昪,美人吳莧與她所生的四皇子劉景也在一旁。
“書讀的不錯。”皇帝作出了中肯的評價,劉昪機靈可愛,長得也俊,一直很受他的喜歡:“這幾日不見,又有長進了。”
“都是師傅們教得好。”今年九歲的劉昪笑著答道。
皇帝對皇子們的教育十分嚴格,為此特別定下了制度,五到六歲便從《樂府詩》開始認字知事,六歲以後才會正式學習禮樂書數等儒家學說,十二歲以後學習騎射。
這些基礎教育無論太子還是普通皇子都是一樣的,只有十五歲以後,太子才會專門學習《漢書》《漢紀》等史書,以及《六韜》《商君書》這些皇帝欽定的書籍。
剛才劉昪所答的內容在皇帝看來,比起太子要更接近他心裡的答桉,只是他並沒有開口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帝點點頭,不由得看向甄宓,對方面色沉靜、嘴角含笑,多年養尊處優,甄宓愈發美麗動人。皇帝忍住火熱,張口若無其事的問起道:“說起皇子們的學問,我本以為沒有荀公、賈公這樣的師長,學起來會差一些,沒想到程秉、宋忠他們教書育人也是如此了得。”
荀悅是如今的太子太傅,與中書令賈詡一同擔負著教導太子的主責,而程秉是陳王傅,宋忠是教導諸皇子的老師。
甄宓正在親手剝一隻橘子,淺笑著接話道:“這些都是陛下挑選的好,放眼歷代,多是對太子添置傅保,鮮有顧及其餘皇子學問的。陛下憐惜他們還算聰慧,請大儒教導,可以說是曠古殊今了。”
“陳王的長進也很大。”皇帝輕聲說道,看著甄宓的指甲被橘皮染黃,一旁的吳莧立即乖覺的送上了手絹:“上次去為太學劉洪賀壽,小小年紀,有禮有節,不墮其威,說到底還是師傅教得好。今後其他皇子們長成了,我想著也該給學點事做,不然以後封國就藩,在國內只知貪圖享樂,肆無忌憚,可就不好了。”
聽到這裡,吳莧幫甄宓擦手的動作一時停住了,皇帝所表露的意思放眼以前幾乎從未有過先例,這也怪不得她會震驚。
甄宓倒是若無其事的擦好了手,將剝好的橘子遞給皇帝:“陛下讓陳王代為賀壽,是看在太子年紀還小,身份比陳王更尊貴,一個太學博士,尚不足以請動太子。這只是特例,後面的人又如何能效彷麼?”
“是麼?”皇帝伸手從對方掌心拿走了剝好的橘子,甄宓剝的很細心,連每瓣橘子的白絲都給撕掉了,每一瓣橘子都彷彿橙黃的玉石,緊緊地挨在一起,似乎難捨難分。
“這是自然。”甄宓笑著說道:“諸皇子以後早晚要封王就藩,過多的參與事務,難免會生出不好的心思。眼下多學些聖人經書,知曉禮儀就夠了,再做別的也是無用。”
聽到甄宓這麼說,劉昪心裡倒有些不高興,他想到東平憲王劉蒼曾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留在京師輔政,位在三公之上,可話藏在心裡,卻不敢說出來。
皇帝沒有再說什麼,輕輕掰開橘子,緊挨著的橘瓣登時三三兩兩散成幾塊。
他淺嘗了兩瓣,目光又看向另一邊的劉景。
兩人都是同一年出生,一個生於歲初,一個生於歲末,劉景雖然也會讀書,但性格老實內向,一緊張就說不出話來,尤其的在皇帝面前。
此時見皇帝要順手考問他,本以為躲過一劫的劉景頓時忐忑起來,在母親吳莧的催促下慢吞吞往前走去,搜腸刮肚的想著一會可能會問他的問題。
皇帝看到這個樣子,有些覺得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