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寧夏鎮哱拜(第1/2 頁)
張曉翻起了那一堆奏摺,大部分都是一些有關錢糧、賑災的常規工作。直到張曉看到了一個奏摺,奏報了寧夏鎮的文武不合。張曉好奇開啟看看,結果一下子就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名字,哱拜。
這不就是萬曆三大徵的第一徵嘛,不過與其說是征討,不如說是鎮壓兵變,哱拜不是外藩也不是土司,雖然是蒙古烏梁海部出身,但是人家可是朝廷正兒八經的經制軍官,父子二人那可都是寧夏朕副總兵,寧夏鎮的實力派。
奏疏上說,哱拜哱承恩父子因參加河洮之戰,討伐火落赤部,為寧夏朕巡撫黨馨所阻撓,未得立軍功,與黨馨起了矛盾,請朝廷速加裁斷。
張曉接著翻下一封,好傢伙,就是黨馨寫的彈劾奏摺,彈劾哱拜父子目無法紀,吃空軍餉,居功自傲,倚兵自重,不聽上峰命令,要朝廷嚴加懲治。自己已經在懲治寧夏鎮貪功冒餉的事情。
好傢伙,真的好傢伙。張曉心中暗歎道。這個黨馨要是早生幾百年到中晚唐,估計早就被亂兵全家砍死了,還用等到現在。
張曉把這兩本奏摺抽了出來,接著迅速翻了後面的奏摺發現沒有什麼特別要緊的,就都一起收攏了回去。
“陛下,這兩份奏摺最為緊要。”張曉說道。
皇帝接過陳矩轉遞過來的奏摺,翻了兩眼:“這兩份奏摺朕之前也閱過了,文武失和,乃為政大忌諱,內閣這邊也不敢決斷,徑直送過來了。張曉,你有什麼想法?”
張曉心裡咯噔了一下,內閣都沒有擬一個意見嘛,看來大家也都知道這也不是啥可以湊熱鬧的事情。不過自己都冒出頭來了,只能硬上了,好歹自己也是看過劇透的。張曉趕緊再把古今中外的事例再過了一輪,再斟酌了詞句。
“陛下,哱拜久鎮寧夏,威望卓著,在朝廷又沒有說得上話的人,不曉得好多彎彎繞繞。如今黨馨這麼搞下去,對錯先不論,軍隊要不穩了。”張曉開口道。
“那依你的意思,是要把哱拜處置還是調走?”皇帝問道。
“那是後面的事。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趕緊讓黨馨停止查處冒餉,甚至要把他調走。朝廷要趕緊派出文武大員,穩住寧夏鎮,穩住哱拜父子和哱家軍,要不然很可能要出大事。”張曉說道。
“張曉,你可要想清楚了,你現在已經算是在攻訐朝廷大員了。”皇帝的聲音一下子冷了下來。
“臣當然知道,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張曉趕緊低下頭請罪。
“已經到如此地步了嗎?”皇帝喃喃道。
張曉還是低著頭不敢冒大氣,雖然自己知道歷史走向,可是眼下誰知道會出什麼偏差,而這位皇帝雖然不像他的老祖宗朱元璋那樣子殺了那麼多官吏,可也不是一個好相與的老闆。
“起來吧,朕雖然不敢自比堯舜,倒也不至於如同桀紂。既然是你提的這個事,那怎麼把寧夏鎮的這攤事平息下來,朝廷要怎麼個章程,該派什麼樣的人去。”皇帝開口道。
張曉站起了身,穩住了情緒,說道:“啟稟陛下,眼下還沒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可以先讓黨馨停下清查,然後跟寧夏鎮下恩旨加餉銀,選取其中精銳,進駐遼東,防備倭寇。如果倭寇不來,也可震懾蒙古各部和女真各部。文武要”
“武將這邊你可有推薦。”
“臣斗膽推薦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梅三位將軍。”
張曉決定遵從歷史選擇,李如松去鎮壓寧夏沒有問題。
“武的話依照你的意見,讓他們三個帶上本部家丁再加上步騎三千精銳,足夠了。文的話,眼下也沒到撤換巡撫的地步,文的話就你去吧。去的路上要沒什麼急的活,你的書也記得寫,寫的差不多了送進京來,書別斷了。”皇帝直接發話了。
張曉直接傻眼,自己提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