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4/5 頁)
項。
(2)悲嘆者:我老闆不給我提升,上一次提升差不多是一年前。我在這兒已經二十年了。我覺得我應該更好一些。
回應:你在這裡確實已經很有資歷了,你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告訴我,二十年前你第一次來這裡工作時是什麼樣的?我敢打賭,那時候情況肯定大不一樣。
(3)悲嘆者:我丈夫似乎從來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在家。每天晚上都去他那個可惡的保齡球協會。
回應:你最近不玩保齡了?我聽說你最近得分很高。
哈里雅特很快就掌握了摩雷悲嘆法,她報告說。她的情緒和外觀有了巨大的變化,因為這一方法給她提供了一個處理所遇到的這類真實而又無法抵抗的問題的簡單有效的方法。當她下一個療程再回來時,折磨她十多年的抑鬱症已經一掃而空。她神采奕奕、興高采烈,正在恰如其分地大力讚揚斯特靈。假如你在你母親、繼母或朋友那裡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也不妨試試斯特靈方法,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笑。
●改進看法
導致內疚感的一個最常見的扭曲是歸己化——誤認為你最終要向其他人的感受和行為或自然發生的事情負責。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在你組織大型野炊活動為即將退休的俱樂部主席慶賀時突然下了雨,你這時有一種負疚感。在這種情況中,你不必費很大勁就能丟掉這種荒謬想法,因為你也清楚你控制不了天氣。
當某人承受了實際的痛苦和不適並且堅持要將此歸結為與你的關係時,負疚感就更難克服。在這種情況中,劃清你實際應負的責任是很重要的。你的責任終於何處,別人的責任又始於何處?專業名詞將此稱做“不歸因”,不過你也可以把它稱做如其所是看問題。
下邊就是它的實際過程。傑德是一箇中度抑鬱的大學生,他的雙胞胎哥哥泰德非常抑鬱,只好輟學,像隱士一般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傑德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抑鬱有一種負疚感。為什麼呢?傑德告訴我,他總是比他的哥哥突出和努力。從童年起他都一直比他的哥哥成績分數要高,也比他的哥哥朋友多。傑德認為他在社會和學校中所享有的成功使得他哥哥感到自卑,並因此落後。所以,傑德得出結論說是他導致了泰德的抑鬱。
於是他把這一推理發揮到非邏輯的極端,認為如果他自己感覺抑鬱,他或許可以透過這種顛倒的(或者說固執的)心理學來讓泰德停止抑鬱,不再自卑。當他假期回家時,傑德迴避了過去慣有的社交活動,儘量不說他在學校裡的成功,並且強調他是感覺多麼不好。傑德相信他給他哥哥傳達了一個清楚明白的資訊,他也是自卑的和不被人接受的。
傑德非常堅持這種看法,所以一直猶豫著不想應用我努力教給他的情緒控制法。事實上,他一上來就徹底拒絕這種方法,因為他對於改善情況充滿著內疚,擔心他的恢復會給泰德帶來災難性影響。
和大部分歸己化錯誤一樣,傑德認為他的哥哥的抑鬱是他的錯確實部分地含有具有說服力的真實成分。畢竟,他的哥哥可能確實由於童年的生活而感到自卑和落後,毫無疑問他會有些嫉妒和憎恨傑德的成功和幸福。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傑德導致了他哥哥的抑鬱嗎?傑德讓自己顯得很悲慘能夠有效地改變情況嗎?
為了幫助傑德更客觀地評價他的角色,我建議他使用三表法(表8…4)。經過這個聯絡,他能夠明白,他的內疚想法是自挫性的和不合邏輯的。他推斷出,泰德的抑鬱和自卑感最終是由泰德的扭曲想法而不是由他自己的幸福或成功引起的。傑德這種以自己的悲慘來改正問題的方法是不合邏輯的,無異於火上澆油。一旦傑德把握了這一點,他的內疚和抑鬱馬上就釋然了,不久他就恢復了正常。
第8章 戰勝內疚的方法(9)
表8…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