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渡海(第1/3 頁)
瓊州海峽,位於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
是中國第三大海峽,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約40公里,最窄處不足20公里,平均寬度30公里。
瓊州海峽終年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颱風頻繁,夏季多雷暴驟雨。
瓊州也是南方重要的天然鹽場,沿海港灣有眾多灘塗,許多地方都可以曬鹽。瓊州製鹽生產歷史悠久,到了後世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文昌縣創辦了大型國營鹽場。
南海,一望無垠,海天相連,交融一體,平線天涯。
清晨,太陽初升,陽光灑向海面,海水碧波粼粼,閃耀著異彩的光芒,海鷗在海面上自由自在地飛翔。
水天一色,美不勝收。
站在船頭的陳惟中,正率領著兩百餘艘的船隊朝著瓊州島航行著。
大宋朝廷的生死存亡以及臨行前趙官家的重託,令陳惟中眉頭緊皺,沒有任何心情去欣賞所謂的日出美景。
大海上天氣變幻無常,剛才整個海面上還是風平浪靜,陽光普照。剎那間,烏雲佈滿天空,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緊接著豆大的雨點便從天空中打落下來,砸在宋朝船隻上,砸在宋朝軍民身上。
“快,暴風雨要來了,打旗語,都進船艙躲起來!”陳惟中大聲的喊道。
旗手快速的搖動手中的令旗。
在古代軍事作戰中,旗幟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可以下達命令,也可以傳遞各種資訊。
能當旗手計程車兵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英中的精英,力大無窮,武藝高強,才能成為扛旗手。
(喜歡看明史的書友們,一定聽說過大名鼎鼎的郝永忠,原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將領,初為李自成軍中大纛手,故名“郝搖旗”。 李自成死後,降於何騰蛟,與李過等擁明抗清,被賜名永忠,永曆十七年,1663年,戰敗被俘殺。)
大纛(dao,讀四聲)
當然了,船舶上的旗手用的一種方形旗,面積較小,根部套有一根木棍。
通訊需要使用兩面旗子,旗手雙手各持一面旗子,站在舷邊較高較突出的部位,透過旗子相對於身體的不同位置,表達著各種不同的意思。
首先是確認方位,古代行軍打仗可不是電視劇裡面的那樣,兩軍對壘然後互相廝殺,這不是打仗,這是打架,打群架。
(說到打架,古代的小日子們個子低矮,據史料記載,然後透過古今單位換算,小日子的那一波所謂的名將,德川家康156,豐臣秀吉140,池田輝政130,德川綱吉124……嗯嗯,還有一個壯漢織田信長166,這踏馬的就是一群猴子騎狗打群架。嘿,尼特孃的還真是個天才。)
其實不用打旗,一時之間,五萬宋朝軍民一個個都奔向船艙,以便躲避即將到來的大雨。
又是一個霹靂,震耳欲聾。
一霎那間雨點連成了線,“譁”的一聲,大雨鋪天蓋地從天空中傾瀉下來。
陳惟中在護衛的引領下,趕往離自己最近的船艙。
甲板上,無數的軍民手忙腳亂的開始四散奔跑,各自尋找著最近的船艙。
就在這時,遠處一排巨浪滾滾而來。不多時,船隻撞到一個大浪後之後猛烈地向右搖擺。
風暴之中隱約聽到一些士卒、百姓在無助的哀嚎。
波濤洶湧,巨浪不斷襲來,陳惟中乘坐的五千料大船甚至都被推到天空中,船底甚至短暫的脫離了海面。
船隻傾斜,猛烈地上下顛簸,船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的慘叫聲。
駭人的巨浪,把一些還沒來得及跑進船艙的軍民拋向天空,然後又摔倒在溼滑的甲板上。慌忙之中,人們死死地抓住船沿上的繩索,以免自己掉入大海。而躲進船艙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