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2 頁)
大宋祥興十二年十二月初。
趙昺再次召見文臣武將,商討渡江作戰事宜。
“諸位,如今韃子內亂再起,值此良機,我等決不能錯過。”趙昺一拳砸在地圖中所示的中原地區,一臉決然道。
趙昺的首次北伐,其實就是趁著海都與乃顏於草原發動叛亂之機發起的。而此次蒙元內部,再度因皇位之爭而兵戎相見。
只不過換成了甘麻剌和阿難答罷了。
“啟奏陛下,兩淮及中原地區久經戰亂,赤地千里,我軍若要渡江北伐,糧草當為第一要務。”陸秀夫望著趙昺說道。
兩淮地區的情況還是要好上很多,河南中原地區可就麻煩了,不光是人煙稀少,而且道路極其難行。
人少則意味著糧草不足,補給困難,人少同時也意味著道路阻塞。
暢通無阻的江南運河就不說了,已經在宋朝的控制之下。
邗溝,南起揚州以南的長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這一段由於涉及到蒙元的核心利益,故而也是可以航行的。
至於說運河中的永濟渠、通濟渠因為北宋的滅亡,金、元的統治中心並不在洛陽,早已經年久失修而湮廢。
自古作戰,豈有千里運糧走陸路之理?陸秀夫言罷,君臣眾人皆陷入沉思。
“啟奏陛下,臣以為當即刻發兵渡江北上,一路收復揚州、泰州、高郵,大軍對徐州城的伯顏造成持續壓力。另一路北上攻克合肥、淮南、阜陽、亳州,兵峰直指我朝南京、東京。”文天祥迫不及待地說道。
文天祥的話其實很明顯了,兵分兩路,一路主攻江淮東路,一路攻打江淮西路。
“江淮東路?”趙昺目光所及。
“陛下,江淮東路將是我朝和蒙元的決戰之所在。”文天祥道。
宋朝淮南東路的治所其實在揚州,只不過伯顏深陷平定鍾亮叛亂的泥潭中,大軍並未抵達江北一帶。
“伯顏的情況如何?”趙昺看了看趙與珞,問道。
“陛下,伯顏二十萬大軍已經分批向南出發,滁州、揚州、泰州等地均已經出現其前部人馬。不過伯顏目前似乎並沒有朝合肥增兵的跡象。”趙與珞道。
前部人馬,這就說明這些地方的兵力並不多。以伯顏的能力自然知道分兵作戰的弊端。
“啟奏陛下,老臣以為,伯顏此舉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張世傑拱拱手說道。
“哦,張將軍此言何意?”趙昺問道。
“陛下,伯顏不過二十萬兵馬,如果將兵力分散在淮南東西兩路,豈不是自討苦吃。”
宋軍不管是人數還是裝備都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伯顏自然不會傻乎乎的讓宋軍再次各個擊破。故而張世傑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陛下,臣也是這樣認為,故而才說淮南東路將是主戰場,亦是決戰之地。”文天祥對於張世傑的分析表示認可。
“諸位還有什麼想法?”
“啟奏陛下,臣覺得我西路軍當趁機從襄陽出發,經老河口,走唐河、白河一線收復兩京。”趙與珞摩拳擦掌,率先說道。
趙與珞的兩京自然指的是西京洛陽和東京開封。
“不可,殿下,時值隆冬節,北方寒冷難耐,我軍缺乏棉衣,加上中原地區道路阻塞,補給困難,倉促之間冒然出兵恐怕會困難重重。”就在眾人把關注點放在京畿路和京西北路的時候,陸秀夫卻突然發言道。
“君實,兩京對我朝意義重大,若能趁此良機一舉收復兩京,必將震動天下,偽元為之膽寒,亦能鼓舞我軍民士氣。”文天祥站出來反對道。
“宋瑞,你說的這些老夫豈能不知?陛下,如今我朝形勢大好,但絕不可忘了端平入洛之事。”陸秀夫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