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2/2 頁)
異,這明顯是核輻射導致基因異常引起的。但不可思議的是,儘管現場附近沒有檢測出殘留的核輻射,但爆炸中心的植物變異率比核輻射引起的變異率高得多。
第22章 涅墨西斯(3)
得知這一情況後,魯本斯透過對外協調部部長聯絡上國家偵察局,取得了軍事偵察衛星的資料。資料顯示,每年大致有七次大氣圈內的小天體爆炸。儘管其規模與通古斯大爆炸相差很遠,但也相當於長崎原子彈的破壞力,即兩萬噸tnt炸藥。如果這種天文現象能導致生物基因異常,而且發生在姆布提人居住的伊圖裡森林上空,那它很可能影響到附近的所有居民。但國家偵察局再次確認,過去二十年間,從未觀測到剛果民主共和國上空發生過小天體爆炸。這種天體現象大多發生在無人知曉的海洋上空。於是,魯本斯放棄了這一假說。
最後剩下的,是決定了應對方案方向的&ldo;病毒進化說&rdo;。儘管這只是關於生物進化的許多假說中的一種,但這種假說中卻包含了魯本斯無法忽視的概念。病毒沒有自我複製的能力,所以它們利用感染的生物細胞實現增殖。將自己的dna整合到寄生的細胞dna中,然後進行複製。不過,在整合dna時,病毒有可能停止活動。於是被寄生的細胞中就加入了病毒的鹼基序列,其變異在細胞分裂時被子細胞繼承,因此基因組也發生了變化。或者,病毒也可以透過進入宿主生物的基因,作為其一部分實現增殖,而病毒在感染新的個體時停止活動,原來宿主的基因就被納入了新宿主的dna中。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在生殖細胞中,而生殖細胞成為受精卵,新增的鹼基序列獲得新的功能,那麼進化就發生。倘若病毒進化說成立,那麼透過病毒感染,生物進化就會同時發生在多個地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