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4 頁)
東野圭吾自己也曾經說過,他自己為了不讓自己的文筆鈍化和應付生活所需的餬口之資,他不得不到處爭取工作,只要是能夠登上報章雜誌的版面和後來的集結出版販售,不管是長篇連載或是短篇作品,他都會卯足全力去寫作。而且各方面和各樣式的題材都肯寫,雖然一直不能夠在市場上得到許多讀者的認同和肯定,但他自己確實是用心的在創作。應該說當時在&ldo;十年磨一劍&rdo;的東野圭吾並不是很合格的作家,應該只是作者或者是單純的寫手而已。因為他只是埋頭寫作而沒有去注意市場上讀者的反應,等於強將自己的作品要推銷給讀者,失敗則是必然的結果。如今臺灣書市充斥著東野圭吾的作品,其中不少都是他個人努力的痕跡,卻也常常是一些東野圭吾沒有真正自我的作品。
在一九九八年出版的《秘密》一書,於一九九九年改編成電影,進而使他擺脫了&ldo;一刷作家&rdo;封號。雖然為了延續作家的命脈和為了餬口度日而創作了不少風格、形式各異的小說,但是另一方面卻一直秉持著推理小說創作的初衷,維持自己作品解謎的本質。這些作品最近在臺灣大量被引進和翻譯,讀者在欣賞之餘也可以注意到東野圭吾一直在迎合市場需求之餘,也會偷渡幾本自己喜歡帶有正統本格味道的推理創作,《假面山莊殺人事件》這本書就是其中之一的此類作品。這種兼顧理想和現實的方式,雖然有讀者不太能夠接受東野圭吾這種有些迎合市場風潮的寫作方式,但是人家總是要吃飯不是嗎?就像我的本業,在現今的臺灣醫療環境下,也面臨了&ldo;救命輸給救醜,醫人不如醫狗&rdo;的狀況,若是這情形一直存在下去,醫師也就不得不拋下尊嚴,進而變身成為藥品、營養品、健康食品和醫學美容手術的掮客和推銷員了。一樣都是為了大環境所迫,也就是為了填飽肚子而不得不如此。所以,請讀者不要苛責東野圭吾當時這樣為五斗米折腰的大量創作。
回到《假面山莊殺人事件》這本書,對於一些本格推理迷而言,這將是一個莫大的驚喜,因為東野圭吾竟然挑戰了古典本格推理中最讓讀者興奮的題材:&ldo;暴風雨山莊&rdo;!容我稍微解釋一下&ldo;暴風雨山莊&rdo;,這是由古典本格發展出來的一種題材樣式,一般是指推理小說發生的場景或地點因為某些天然或人為的因素而與外界完全隔離,像是身處於暴風雨襲擊下而孤立無援的山莊,此時對外的電話或網路通訊會完全中斷、無法去聯絡外界、獲得援助,同時在場者也陷入了無法逃離的狀況。通常此時就會進而發生殺人案件,由於場景完全因上述因素被中斷隔離,所以必須得經由當時在場的所有人物嘗試去解決事件,也就是解謎並且自救,找出兇手以防再有人受害。當然此時受害者的死亡時間或兇器上的指紋、血型等法醫學條件通常不能讓人得知,縱使在場有法醫或醫生,因為器材所限制,仍然會比較不精確。英國推理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一個都不留》即為此方面的代表作。也有人稱這類題材為孤島殺人,因為《一個都不留》就發生在孤島,但是其實並不限定在孤島,而場地只是更加擴大,變數相對的增加而已。
這種題材的魅力只要是推理作家其實都很難去抗拒的,因為是作者和讀者之間頭腦體操對抗形式的極致表現。另外,因為最初阿嘉莎?克莉絲蒂創造的形式太完美,所以寫&ldo;暴風雨山莊&rdo;題材的推理小說,就是對先行者的致敬和對自己的挑戰。橫溝正史的傑作《獄門島》就和《一個都不留》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直接致敬的則像夏樹靜子的《有人不見了》、西村京太郎的《殺人雙曲線》,甚至西村京太郎還玩了類似創意的《七個證人》;而綾辻行人的《殺人十角館》和《殺人迷路館》就玩了兩次不同的把戲來考驗讀者;島田莊司也有《斜屋犯罪》挑戰這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