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4/4 頁)
女卑的傳統觀念造成的,越落後的地方,這樣的觀念越濃厚,清河這種帶著貧困帽子的地方,即便是位於計劃生育政策貫徹比較到位,日後開放二胎也會遇冷的浙省,也難以免俗。
不過,由於觀念、環境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婺市一中,獨生子女家庭明顯佔了多數,失獨這個概念一經宣傳傳播,引起了頗大的反響。
杜毅能在課間聽到不少同學在討論,要是自己不幸去世,那父母親接下來會面對怎麼樣的生活。
更多的人雖然沒參與到討論中,但也在腦海裡思考這麼個問題。
儘管有很多人在討論中,嬉笑著說自己要是死了,爸媽鐵定趁年輕再生一個。
但光是“失去”二字就已經夠沉重,一把年紀,還要重新生育、撫養小孩長大更不容易,絕大多數人的內心裡,對“失獨”這個詞的印象都心存傷感和同情。
尤其是宣傳海報上選中的,都是些過了五六十歲、甚至七八十歲後,痛失獨子獨女的老人,從這些老人的角度出發,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那種一手撐起的天空突然坍塌的悲痛,以及前路薄衫獨行無依無靠的絕望。
讓杜毅沒想到的是,自己製作的一系列海報,在讓大家關注到“失獨”這一現象的同時,還有不少同學開始反思起自己為人子女的作為。
當然,杜毅也清楚,大部分人都會時不時地反思自己。不過,即便在反思中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真正會做出實際行動去改變的,少之又少。
畢竟,惰性才是人的常態,付諸於實際行動,遠比口頭上嚷嚷艱難得多。
不知道是哪個領匯出的主意,推波助瀾地在校內搞起了“假如我離開這片土地”的徵文活動,還要求每班每位同學,都必須參加。
這個徵文活動,是婺市一中和婺市晚報聯合舉辦的,屆時得獎的前幾名學生,除了能拿到獎金和榮譽外,文章還會在婺市晚報上釋出。
領導們這麼做,肯定是為了擴大活動的影響力。
畢竟,一個徵文從開始到結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個過程,正好滿足整個公益活動在傳播上的推廣和發酵需要。
杜毅倒是覺得這個過度沉重的徵文活動,弄得有點離譜。
但除去一些怨聲載道之詞外,杜毅還是能看到,這個徵文也引發了不少有自覺的同學更深入的思考。
這種思考,說起來利大於弊,也算是真正的人生思考,總比一味地歌唱祖國歌功頌德好。
鑑於關愛失獨的提議非常獨到,期間表現也稱得上積極踴躍,海報還做得十分不錯,在升旗儀式上,杜毅和曹劍幾個學生會成員一起,獲得了副校長聶永利點名表揚。
聶永利還著重說明了杜毅在這個活動中起到的作用,其言之切切,儼然把杜毅當成了整個活動的最大功臣。
而杜毅把這有點誇大其詞的表揚,聽到耳中,感覺自己之所以被推出來,是因為領導們想留一手,萬一這個有些敏感的活動遇到了阻力,藉著他學生身份的臺階,可以順利往下爬。
之於事實是不是這樣,杜毅不得而知。
前有國慶晚會上的狂妄表現,現有公益活動的上佳提議,基本上全校的校領導都知道了杜毅的存在。
婺市一中並不缺家庭背景顯赫的學生,但這些學生,一大部分都甘於低調,而一部分是想高調高調不起來,整個高一年級,真正進入領導眼中,得到關注的,只有杜毅一個。
這種關注,看在不少人眼中,眼紅得很,也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