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聖旨下(第1/2 頁)
第二百二十二章 聖旨下
蕭問初和喬芃打下後金之後,並沒有停止他們征戰的腳步。他們一路向北,陸續又打下了幾個國家,北俄、斯坦、吉爾坦、哈薩坦、塔克坦。
京城的文人墨客興奮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他們會起名字起到起不過來,這通蒙還沒起好呢,那後金、斯坦什麼的又來了。
難道他們起名的速度還趕不上人家佔地盤的速度嗎?
這可就尷尬了,文人墨客們摩拳擦掌,聚會明顯多了起來。聚會就要去飯店,去酒樓,去茶社,去各種園子,去各種詩社,所以蝴蝶的翅膀一扇動,帶動得京城人聲鼎沸繁華多彩起來。
*
這個春節,京城非常熱鬧,老百姓每天都處於亢奮之中,每隔三五天,就有來自西關定國公那裡,或者來自北境鎮北王那裡的軍報,應該說是捷報,這送捷報的軍士,和送緊急戰報的軍士不同。
送緊急戰報求援兵的軍士,都是長途趕路,衣衫髒汙,面容枯槁,口唇乾裂,半死不活的,可是送捷報的軍士,個個穿得光鮮亮麗,面容乾淨,笑容燦爛,一進城更是精神百倍,一手高舉戰報,嗓門洪亮,口中一聲接一聲的高喊:“北蒙大捷,太子妃和六皇子攻下額左旗!”或者:“北境大捷,喬大將軍和蕭大將軍攻入土斯坦!”另一手拉韁繩,不讓馬快跑,以免馬蹄聲太響,蓋過他口中的喊話。
這一幕往往是發生在早晨,送捷報的軍士一路高喊著進宮,把捷報直接送到朝會上。
有很多百姓每天早晨都自發的等在城門口,就是白俊喆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不過,現在還有人記得他嗎?今天等不來也不著急,明天再來,等著等著,就等來了戰報,大家興高采烈的跟在軍士的後面,簇擁著他一路去往皇宮。
在茶樓,在酒樓,在各大詩社中的文人墨客,擼胳膊挽袖子,“又來活了。又來活了,都打起精神來,起名的活又來了。”
還別說,他們起的名,真被朝廷採用了,第一個被採用的是通蒙城的名字,是四君子詩社給出一個名字:赤城。諧音赤誠,意思是說,北蒙人迴歸大燕,會帶著一腔赤誠,大燕百姓也會一腔赤誠的歡迎北蒙百姓的加入,言外之意也是他們這些文人墨客也是懷著滿腔赤誠。
這名字一被採用,京中的文人墨客的起名熱情更加高漲了。
春節時定國公府只剩老國公夫人和喬蓁,一老一小兩人著實寂寥了些,鎮北王府幾次下帖子,請祖孫兩人過府,甚至是鎮北王妃都親自來定國公府請人,請祖孫兩人到鎮北王府過年。
老國公夫人沒有答應,“年節事情多,迎來送往的,哪能脫開身呢。”
“這些年有離離那丫頭,我都不操心的,今天光是年禮就累得我和阿慧腰痠腿疼。”
定國公府今非昔比,那嫡女成了太子妃,而且是坐在龍騎旁邊的太子妃,這隨便一出手,就把西北最大的國家北蒙拿下,可想而知,今後定是坐在高位的人。
京城中的各方勢力,即便是觜上再不屑,心裡也是忌憚,也不能不望風而動,況且現在太子妃和六皇子率領的軍隊,一路高歌,馬上就會把北蒙全部拿下了。
還有北境的喬大將軍,那是定國公府的大公子啊。
平時定國公府是不收禮的,年禮卻又另當別論,沒有人家會拒絕送上門的年禮,因為這時的拒絕就代表絕交的意思。不過,年禮收了就要用相應的東西去還,這也真是個大工程。
不過,到了除夕這天下午,永安帝鬱凌桓和雲貴妃悄默聲,一個人也沒驚動,只帶著李公公,阿朱和阿紫來到定國公府,陪著老國公夫人吃了年夜飯,守了歲,還吃了接神餃子,陪喬蓁放了焰火,直到初一早上天矇矇亮,兩人給老國公夫人拜了年,給喬蓁發了紅包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