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效率提高(第2/2 頁)
張良站在一旁。
他為自己斟了杯茶。
細細品嚐。
茶水飲完之後,張良慢慢站起身來,雖然神情頗為凝重但也顯露出一些無計可施的無奈,
眼前的境況,明眼可見形勢已經難以挽回。
對於大眾而言可能天下大局尚未明確,但於他看來天下已然失去變局餘地:經歷了秦長青於楚地的施政後,原來激烈反感秦國的楚國人如今已經對秦朝廷逐漸生出認同感。
假如秦長青當時受罰的話,或許他們尚有一線希望。
秦長青所做的確惠及了楚地民眾,在其受冤之際一定激起楚人聲援之情,則他們也能借此團結人心以為未來謀策作打算,故而這正是他們支援扶蘇的一個重要原因。
畢竟扶蘇在楚地的
歷經多年征戰,人口銳減過半,怎麼可能抵擋得住秦軍如潮般的猛烈攻勢呢?
失敗和覆滅似乎是必然的結局。
但他並不關注嶺南百越的命運,他關心的是另一件更重要的事。秦長青安插在軍隊中的那些監軍,現在已經逐漸在軍隊中有了根深蒂固的影響,並隱隱顯示出無法忽視的存在感。這對秦長青將來全面掌控軍隊無疑大有益處。
此外,章邯一直與秦長青關係密切。
這一次大規模征戰嶺南的戰役中也出現了幾位傑出人物,分別是李左車、韓信以及楊熊。三人在嶺南戰役中脫穎而出,並且他們都和秦長青有所關聯。
更關鍵的是,
他們的年齡都不大,這意味著當秦長青登位時,軍中有足夠的年輕才俊為其效命。
朝中有中書令的支撐,在軍中有監軍和這些青年將領,秦長青已經在無聲無息中積累起了雄厚的實力。這樣雄厚的力量已經使其地位堅如磐石,即使扶蘇想要再度爭取,也不可能成功。
更何況扶蘇自己也選擇了放棄。
如今,秦長青已經不再是初出茅廬時的草根之輩,不僅聲名在外,還擁有許多文臣和能戰之士,更重要的是他有著造福人民的政治舉措以及遠大的志向,這樣的秦長青又怎會害怕那些六國貴族衰微的抵抗?
張良緊緊攥住拳頭。
他的眼睛裡充滿了失望和痛苦。
但終究還是鬆開雙手,嘆了一聲苦笑說:
"何兄啊,我們的局面已經註定無法挽回,看來天下必定歸屬於秦國。"
何瑊聞言臉露驚愕,問道:
"良,你怎麼這麼說?雖說秦長青一時佔了上風,然而六國還有諸多顯貴存活,未必沒有轉圜之餘地;更何況六國各地官員大多與我們在同一陣線,為何我們要這麼快宣告失敗呢?我不認同這個說法。”
:()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