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處處不通(第1/2 頁)
新儲應承續大秦政策之延續,因此
朕欲立嬴斯年為繼承儲君!”
此語一經落,
周遭瞬息寂靜,隨即爆發出陣陣支援與附議 “兄長肯定會有不忿。”
“他認為即使他居高位,也不一定會變革現行方針。”
“但是,兄長忽略了一個重點。”
“大秦立國以法為核心,所謂的仁義不過是點綴,不足以真正改變行政執行。而孔子的學說,更多的是一種展示手段,不是實踐之途;假如真以孔子之道施行,則會處處不通。”
對於此話,扶蘇不以為然,回應道:
“對此,我不同意。”
“天下已盼太平已久,不用仁德如何安定民心?”
“我曾在北方待過一段時光,熟知那裡的情況。那裡的百姓飽受戰爭之苦,若是採用仁政,他們豈會不擁護大秦?”
秦長青輕笑:
“仁政嗎?”
“何謂仁政?”
“治國有其方法,不能一味談論仁慈。”
“你認為當今的大秦不夠仁義?這話可太過謬誤。”
“的確,近年來大秦在各處建設基礎設施,耗費了不少資源人力,但卻保障了當前局面的穩定,而這使得原本荒涼之地重煥生機,這樣的貢獻,怎可用消耗民力衡量呢?”
“世界從不平靜。”
“儘管兄長大談恢復生息,但也只能看見表層。大秦的威儀穩定著四海,否則紛爭再起。”
“秦法並不隨意寬恕,看似殘忍,實則是激勵人心,約束犯罪行為,如秦法寬容,則法令將不斷受損。”
“父皇多年來致力於政務,但仍難操盤整個天下。”
“反秦勢力眾多。”
“江山不穩。”
“其他官員立場可能不定,但我秦王朝沒有妥協的餘地。魏國的覆滅便是明鑑。如無強大實力,則命運全憑他人掌握,此情景難以想象。”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世間並沒有太多公道,誰的力量大便誰說了算。”
“如今大秦實力冠群,因而是理應的大道。但這一力量也不會永恆強大。”
“一旦衰落,大秦便會陷入危險。”
“父皇推行體制改革是為了使國家實力長久保持,治理廣闊領土絕非小事。”
“但效果不甚理想。”
“在函谷關以外的地方,行政效率不高。”
“歸因於此,正是因為我們對外部的控制還不夠牢固。”
“必須嚴懲不軌之人。”
“仁慈無效。”
“即使滔滔不絕,也不會有所變動。”
“只有嚴厲的法治才能讓人們冷靜。”
“我們要做的是使用法律清除 ,確保天下的平安。”
秦長青繼續說:“這路必定艱難重重,很多人拒絕變革且盲目。”
“秦國需要強硬領導。”
“才能控制全域性。”
“但兄長為人太過仁厚。”
長青
聽到秦長青的話,扶蘇的面容變化莫測。
扶蘇面露覆雜神色,而秦長青見此心生感慨:實不得已,然而這些事情終究需言之。若長公執意對抗,則朝綱難平。
“沒有妥協的辦法嗎?”扶蘇道。
秦長青輕輕搖頭道:
“世上的事情哪有十全十美。”
“得到一些總會失失一些。”
秦長青接著言:“再者而言,兄長曾經北疆馳騁,理當熟諳,現時的大秦好比飛馳的馬隊,我們作為領騎。”
“若是轉向,則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