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人類重返火星的計劃:氣候工程的構想(第1/2 頁)
在經歷了火星智慧的覺醒和星球生態的自我復甦後,返回地球的科學家們並未放棄讓火星成為宜居星球的夢想。
經過多年研究,他們意識到,要實現人類與火星的共存,首先要改善火星的氣候,使其更加適合生命生存。科學家們構思出一項宏大的計劃——“火星氣候改善工程”,旨在透過調控火星的氣溫、大氣層、溼度和降水來改造火星的整體氣候。
會議室內,科學家們討論著如何有效實施氣候工程。艾倫作為火星專案的首席顧問,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利用先進的氣候技術,在火星上製造可控的天氣系統,從而逐步引導火星氣候向宜居環境轉變。
“我們可以從控制火星的氣溫開始,透過釋放適量的溫室氣體來增加大氣層的厚度,從而提高火星的整體溫度。這樣可以有效改善火星的晝夜溫差,穩定氣候環境。”艾倫在會上詳細闡述了他的想法。
指揮官瑞克認同這個計劃的方向,同時補充道,“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何增加火星的溼度和降水量,為未來的生態種植提供水源。我們可以利用地表的冰凍資源,透過加熱釋放水蒸氣來增加溼度,從而形成降水。”
經過多次討論,科學家們最終制定了一項系統的火星氣候調控計劃,將逐步改善火星的氣溫、溼度和降水,使火星朝著宜居星球的方向轉變。
火星氣候改善工程的第一步是釋放溫室氣體,提高火星的整體溫度。科學家們選擇在火星的極地區域部署一批自動化裝置,這些裝置能夠從火星的土壤和冰層中提取二氧化碳,並將其釋放到大氣中。透過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科學家們希望建立一個初步的溫室效應,提高火星地表的溫度。
裝置部署完成後,艾倫和團隊密切監測火星大氣層的變化。隨著二氧化碳含量逐漸增加,火星地表的溫度開始出現微小的上升,極地冰層開始緩慢融化,釋放出更多的水蒸氣,增加了大氣的溼度。
“溫室效應逐步增強,火星表面溫度已經略微上升。這一變化雖然細微,但將為接下來的氣候調控奠定基礎。”艾倫欣慰地記錄下資料,意識到這項工作將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但看到火星氣候朝著理想的方向變化,艾倫心中充滿了希望。
在火星的溫度逐步提高後,科學家們開始考慮如何增加火星的大氣溼度,從而形成降雨。經過多年積累的火星資料表明,火星地表擁有大量冰凍水資源,只需找到合適的方法融化這些冰層,便可為大氣提供足夠的水蒸氣。
艾倫提出了“人工降雨系統”的構想:透過安裝加熱裝置,逐步融化火星極地的冰層,並將水蒸氣引導至火星大氣層中,使其凝結形成雲層,最終透過冷卻形成降雨。科學家們在火星的極地和赤道區域佈置了加熱塔,這些塔可以高效地加熱周圍的冰層,並將水蒸氣釋放到空氣中。
裝置啟動後,艾倫和團隊觀察到,極地的冰層逐漸融化,水蒸氣上升,火星的低層大氣開始出現微弱的雲層。隨著加熱塔的持續執行,雲層逐漸擴散到更廣闊的區域,艾倫期待著第一場火星降雨的降臨。
幾周後,科學家們在赤道附近的測試區內觀察到第一滴火星雨滴落到紅色的地表上。儘管降雨量微小,但這意味著火星的水迴圈已初步形成。艾倫和團隊成員激動不已,他們知道,這一小步將為火星的生態復甦帶來深遠影響。
為了使火星擁有更加穩定的氣候,科學家們決定引入氣流調控系統,在火星上創造出可控的風系統。透過在極地與赤道區域設定氣流轉換裝置,他們希望引導火星的大氣流動,使氣流在地表形成迴圈,逐步緩和火星晝夜溫差,帶來更均衡的氣候。
這些裝置透過溫差和壓力差引導火星的大氣流動,在火星表面製造出一股股微弱的氣流,逐步模擬出地球的大氣迴圈模式。艾倫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