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剿滅淄青十二州(3)四面包夾,牛刀殺雞(第1/2 頁)
憲宗在經過征討淮西近四年的實戰鍛鍊後,變得愈發成熟起來。無論是在指揮謀略上,還是在對朝中文臣武將誰能打仗的認知上,都有了明顯提升。
現在的他,堅忍果決依舊,沉穩老辣則遠勝往昔。糊塗昏聵的李師道膽敢和正處於巔峰期的憲宗叫板,只能自認倒黴!
憲宗先是根據下步作戰需要,有針對性的對淄青周邊藩鎮節帥做出調整。
五月份,將猛將李光顏從陳州(河南周口),調整到東與鄆州相鄰的滑州(河南安陽滑縣),出任義成軍節度使。
讓淮西節度使馬總接替李光顏,出任忠武軍節度使,把原屬淮西的蔡州劃歸忠武軍,將申、光二州分別轉隸給山南東道、淮南二鎮,為害大唐數十年的淮西軍建制就此取消。
令河陽都知兵馬使曹華出任棣州(今山東惠民)刺史兼橫海軍節度副使——橫海軍治滄州,位鄆州(山東荷澤鄆城)西北——率軍收復了被淄青奪佔的滳河縣(今山東商河縣)。
七月初一,又把平定淮西的名將李愬,從山南東道(湖北)調整至北與淄青接壤,下轄徐(江蘇徐州)、泗(安徽泗縣)、濠(安徽鳳陽)、宿(安徽宿州)四州的武寧軍,出任節度使,迅速完成了戰役佈勢。
七月初三,下詔指斥李師道罪行,命令宣武(治所開封)、魏博(治所河北邯鄲魏縣)、義成(治所河南滑縣)、武寧(治所江蘇徐州)、橫海(治所河北滄州)五鎮兵馬,各自從駐地發兵,共同圍攻李師道。
同時,詔令宣歙觀察使王遂擔任供軍使,負責征剿作戰期間的供應保障。
宰相裴度仍像征討淮西后期一樣,居中統一排程指揮。
從以上排兵佈陣,可以看出兩點:
第一,征伐淄青的統帥裴度,以及參與作戰的各藩鎮節帥、將領均為剿滅淮西的親歷者。彼此之間配合默契,無論是對朝廷的忠誠度還是作戰能力,都得到過實戰檢驗。
第二,所用戰法高度契合淄青現狀。將征討淮西時的南北對攻,調整為四面包夾、向心攻擊,更符合淄青地形狀況,可對敵形成大軍壓境的強大壓力,促使其內部生亂,速戰速決。
九月份,宣武軍節度使韓弘打響了圍剿淄青的第一槍!
韓弘曾在討伐淮西中接替嚴綬出任主帥,卻一度立場曖昧、拖延不前,辜負了憲宗信任。
吳元濟被斬首獻祭,讓他察覺到了危機。他是個聰明人,知道此時向憲宗表達忠心的最好方法,不是去說什麼,而是要怎麼做!
朝廷征討淄青的詔令剛一下達,他就立刻以五十三歲的高齡,親自披掛上陣,率先向淄青所屬曹州發起進攻。
由於身體原因,他已無法再縱馬馳騁,便坐在車上指揮戰鬥。此時的他,需要向憲宗表達的,既是一場勝利,更是一種態度!
魏博田弘正、義成李光顏兩軍也相繼從駐地出發,向淄青發起進攻!
田弘正之前曾請示憲宗,準備從黎陽(今河南浚縣,唐時屬滑州)渡過黃河,向曹州(山東荷澤)發展進攻。
黎陽歸義成軍管轄,李光顏也已率軍在此集結。
裴度認為,軍隊一旦渡河將退無可退,必須馬上發起進攻,才能取得成效。魏博軍離開防區進入滑州(河南滑縣),依據唐制,所需經費物資均要完全依靠朝廷度支撥付,勢必使其產生等待觀望的心理。而且兩鎮軍隊聚在一處,也容易引發彼此間的猜忌攀比。
與其這樣,還不如讓魏博在本鎮養精蓄銳,等到冬季水枯,從其所轄楊柳(山東東阿以北)渡河,直插淄青縱深,在陽穀(山東聊城陽穀)一帶紮下大營,形成威逼鄆州之勢,動搖瓦解淄青軍的抵抗意志。
憲宗採納了裴度意見,詔令田弘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