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短淺的人認為某人是個人才!走了可惜!這是看得近,往深遠處一看,不是如此。真正是人才——他有定功、有智慧。唯有定、慧才能續佛慧命,才能住持佛法;沒有定絕對沒有慧,定的前方便是“忍辱波羅密”,先有忍而後才有定,沒有忍那裡來的定?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這是個真正道場,是有道學可以學的,打都打不走。他沒有學到手,怎麼肯走?什麼樣的侮辱都甘心承受。為什麼?必須學到手之後才肯走,沒有學到手是決定不肯走的!這是真正求學的人!假使小小的一點不如意,他掉頭就走,不能忍辱——沒有用處的,不必去留他。
這一段文字非常的重要,息謗息爭的妙法——就是根本不把它放在心裡,再怎樣的誹謗也就消失了。所以誹謗來,不可以爭、不可以辯,愈辯就像此地講的‘春蠶作繭,自取纏綿’。用不著辯的!冤枉了!冤枉也用不著辯。
所以說‘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害是太大太大。如果做事,上司對於一個易怒之人是不會重用的,也不會提拔的。一個長官考核部屬,往往在生活中,從他待人接物之處觀察。這個人值不值得栽培?這個人有沒有前途?他看到心裡有數。易怒之人沒有什麼大前途,不值得栽培的,因為怒會害事。
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
這四句是改過自新的最高原理、原則,大乘佛法就用這個方法,所以成就快速。小乘人改過是在事相上,事相就是枝枝葉葉,一個事情錯了,下一次不要再錯了。枝枝葉葉上改——難!而且很苦,時間很長,不容易收到效果,不如前面講的從理上改。理上改比事上改高明多了!這是一般講的大乘權教菩薩,權教菩薩從理上改。大乘實教(實是真實)法身大士從心上改——心是根本,萬法唯心。
⑶從心地上改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
‘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善業、惡業都是心造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心造的。《華嚴》說得好:“應觀法界性——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性就是本體,體即是心——,一切唯心所造。”大乘菩薩到地獄裡度眾生,用什麼方法進入地獄?開啟地獄之門?就是這一句偈。我們看《地藏經》,破地獄門,就是《華嚴》這首偈。地獄是什麼?“唯心所造”。明白這個道理,地獄原本沒有門,但可以自由通達。
所以改過從心地上改,修善從心地上修。若從心地上修,就是很小很小一樁善事,像我們在路上遇到討飯的,佈施一文錢,這一點點小善的功德也是盡虛空、遍法界。為什麼?這是自性大慈悲心的顯露,心量是無量無邊。因為是從心地上修的,福就是那麼大,稱性的。所以從事上修的善小,性德未顯,得的福報也小。
怎樣從心地上改?就是真心改。真心想要改,真心修善,真心斷惡,這就是從心地上用功。心地法門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理上還有條件,心地上功夫是不談條件的。所以純真無妄,一絲毫的善也稱性。改過要從心地上去改,知道“一切唯心造”。
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這是最高的原理——心清淨了,無量劫來的罪業都沒有了。要怎樣達到‘心不動’?不動心就是“禪定”,在唸佛法門裡稱“一心不亂”。諸位要曉得,若得一心,罪業都消除了;起心動念,罪業又現行了。
譬如看電視。把電視機關起來,電視畫面就沒有了,熒光幕上乾乾淨淨,一開啟畫面又現行了。眾生心中業相亦如是,心定的時候一切業相都不現行,心動時業障又現行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知道修清淨心,清淨心是心裡一念不生,禪宗六祖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要曉得業障是在妄心裡,真心裡面沒有,真心本來清淨,現在還是清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