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從冰層上走過去。如果冰結得很薄,走的時候,就要步步小心,一不小心就會沉下去,比掉在水裡還危險。掉在水裡還可以遊得出來,掉在冰層裡,那是遊都遊不出來。所以在薄冰上走要小心謹慎。深淵是像蘇花公路,看那萬丈懸崖,人走在那裡得小心謹慎,絲毫不敢大意。以此形容修心、養性、求學,都應該要有這樣的態度。以這個態度,與妄想、雜念來相對;好像你自己練精兵,與敵人相對一樣。
‘軍威遠振,賊黨寒心’,這是從前面比喻說的。只要你自己能‘主敬存誠’,能做到‘克己復禮’,一切的邪思自然都不能侵入。好比賊兵,看到對方有這樣好的訓練,這樣好計程車氣,不必打,賊兵就投降了,從此以後就洗心革面。邪念與正思惟,從體上講是一個,並沒有兩樣。“體”是一個,“相”則不同。“體”是什麼呢?在《楞嚴經》裡面講是如來藏性,隨緣現相;此處講是‘盡革先心,聿修厥德’。這是指人人本具的明德,明德就是《楞嚴》裡面講的如來藏性。只要我們有修德,性德就能現前,這樣才能轉凡為聖。
將不出戶。兵不血刃。舉寇仇皆為赤子。即叛逆悉作良民。
賊‘寇’,譬喻七情五欲種種的妄念;‘赤子’,譬喻真心、明德、如來藏性。可見得我們只要有修德,煩惱就變成了菩提。“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要有修德,才能真的明瞭。覺悟時,煩惱原來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這個比喻好懂。賊寇投降了,洗心革面,他就是良民,就是好的老百姓。這個道理在大乘經論裡面講得很多,這裡我們就不必詳細說明了。
上行下效。率土清寧。不動干戈。坐致太平矣。
‘上行下效’,還是從比喻上說。什麼叫‘上行’呢?上行是從根本上修,就是修心;在大乘經論裡面講的三如來藏,就是此處講的上行,是從心地下手——心正了,行就正了——而不是在枝枝葉葉上著手。諸位想一想,顏子的四勿,當然就做得圓圓滿滿。如果心不正,勉強去做,向枝葉上尋求,功夫還是不得力,所以會修行的人從心地上下手。
‘率土清寧’,‘率土’是指心地,就是比喻心地清淨,罪障就消除了。罪業要想消除,實不容易!我們造作罪業不是一生一世,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都在造罪業。固然我們常常講懺除業障,能懺除得了嗎?幾個人懺除了?為什麼懺除不了?因為都是在枝葉上用功夫。好比鋤草,把上面剪乾淨了,根沒有挖掉,過兩天又長出來了,這就是永遠沒有辦法懺除得盡的道理。在家禮佛、唸佛、拜懺,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再去請幾位法師,拜幾天《梁皇懺》、罪業就懺掉了嗎?好比草長得快,找個人來修剪修剪,沒有除根。除根的懺法,別人幫不上忙,不但別的法師,就是佛菩薩來了也幫不上忙。那怎麼辦呢?要自己去做。幾時心清淨了,無始劫來的業障都消除了。所謂是“罪業如霜露,慧日能消除”。無始劫來的罪業,好比霜、好比露水一樣,心清智現時霜露就消除了。
如果我們心地不清淨,業障就沒有法子消除乾淨,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的心地沒有達到究竟清淨,但是我們向清淨的路上走。心地清淨一分,就消除一分的業障;清淨兩分,就消除兩分的業障,不是沒有效果;到了究竟圓滿的清淨,那就成佛了。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全都消除了,這叫做真正的修行。我們會不會呢?要是不會,下面祖師再舉聖人用功的方法來教我們。
如上所說。則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誠明一致。即凡成聖矣。
這是孔子的話,實在講與佛陀教我們沒有兩樣。這幾句話,我們要好好的記住。從那裡做起?從‘格物’做起,從‘致知’做起,尤注說:“因攻治罪過而覺照。”‘物’是指物慾,拿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指物質的誘惑。‘格’是拒絕的意思。‘格物’就是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