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第1/2 頁)
&ldo;武郎,還有那饒州刺史紀處訥,他是梁王的連襟,也兼著侍御史銜,為人心狠手辣!
武郎似乎與梁王關係一般,可要防止其上奏讒言!&rdo;
&ldo;多謝李公提醒!我心裡有數!&rdo;武炎之道。
紀處訥此人,他沒有印象。
這時,那顧志文也過來給李伯昌行了禮,然後他卻忙著給李伯昌倒茶。
……
幾人閒聊。
這時李伯昌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來,他忙說道:&ldo;武郎到饒州,計劃走哪條路?是走許州、文陽、江夏再出鄱陽湖的官道嗎?&rdo;
&ldo;不是!鄙人要趕回鄧州成婚,所以走魯山縣,翻越伏牛山,出魯陽關,經南陽到達鄧州,再沿沔水而下大江,直抵鄱陽湖!&rdo;
&ldo;跟我想的一樣,我想武郎肯定也要回家鄉去看一看的!金榜題名、衣錦還鄉、洞房花燭,可是人生極大的喜事!武郎全都佔完了,真是讓人羨慕。
不過武郎,我聽聞伏牛山中流民數萬。一些刁蠻的流民糾集在一起,嘯聚山林,當起了強盜。州縣幾次清剿,無奈盜匪都一鬨而散,所以都無功而返,武郎可要當心!&rdo;
&ldo;我走官道,有士兵駐守,應該問題不大!那些流民我也聽說過,大部分是被橫徵暴斂的官員所逼迫的。
他們其實都是百姓,在山裡開荒、打獵、採礦為生,不納稅,為盜者其實是個別!&rdo;
&ldo;嗯!這流民問題很是棘手,不但是伏牛山中流民多,就是山南道蓬州、渠州、果州、合州、渝州等地的荒山野林中,流民據說也有十萬餘人。
不過,自高宗起,聖上幾次派人清理流民,都沒什麼效果。我聽說前幾日在政事堂,姚相公等幾位宰相還專門討論瞭如何清理流民一事呢!
聽說聖上已派遣新任鳳閣舍人韋嗣立主持流民清理工作。想來,他要是有辦法解決流民問題,聖上肯定會重賞的!&rdo;
武炎之道:&ldo;李公所言極是!鄙人擔任冬官郎中一來,也略微跟地官幾個同僚談過此事!流民問題根源很多,各地情況不一。
關中、河南一帶逃戶多,主要是由於天災、徭役過多!河北的逃戶除了此原因外,還有契丹入侵等因素在內。
劍南的逃戶多,淪為流民,主要是受西山吐蕃勢力影響,大周在那裡設了若干城池駐守。民眾運糧、服役等徭役過重引起的。當然,聽說當地官員橫徵暴斂也是重要因素。
這鳳閣舍人韋嗣立雖然此前長期擔任縣令,有豐富的基層經驗,不過流民問題涉及均田、徭役等財稅根本政策!單靠一人之力,恐怕難以解決!&rdo;
&ldo;想不到武郎還對流民問題深有研究!李某倒是沒有用想到!&rdo;李伯昌很是驚奇。
武炎之並不認可某些專家說法:什麼土地集中導致農民失去田地,淪為流民的主要原因。
宋代沒有限制土地集中,不一樣是中古時期經濟發展的高峰?在君主集權制下,天災、朝廷和官員橫徵暴斂、外族入侵才是流民產生的根源。
……
不久,孫恆與蔣士鵬、崔玉、姚寬等人先後來到。
武炎之要出行,那判官孫恆當然只有留在神都處理銅鐵使的日常事務。
本來他倒是想自己出去辦差!不過武炎之不許,這管理冶監和開採銅鐵的事情,孫恆目前也不懂,不好讓其出去,何況他自己還有大計劃呢!
那蔣士鵬也倒是會辦事,不知道從哪裡找了一位二十多歲的清瘦的男子過來!那人身高一米七五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