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2/2 頁)
城光明院注釋者,去今已15年矣……不意,乙酉春,依仁兄在長安市得之,即當日照本,原題皆餘所作……乙酉(1945年)夏四月二日,三原薛崇勛(定夫)識。&rdo;
1955年至1966年間,劉安國曾兩次託考古專家石興邦和鄭振鐸等人將油印冊及從薛崇勛處所得的拓片30張一起帶到北京,請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唐蘭、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陳夢家等專家過目,並請設法編輯出版。唐、陳二先生接到這些珍貴資料以後,翻拍了所輯文物的部分照片,陳先生還作了筆記,但最終未得出版,乃將原物全部退回。&ldo;文革&rdo;開始後,劉、薛均遭抄家之禍,這些珍貴的原始照片、拓片不幸又全部遺失。
出土文物
解放後,經過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深入調查和艱苦工作,基本上搞清了黨玉琨所盜文物的情況。
黨玉琨在戴家溝挖出的銅器、玉器等約1500多件,其中儲存完好的有740多件,資料完整可作研究的有153件。所屬時代包括商、周、秦、漢等幾個時期,尤以周、秦兩個朝代為最多。這些文物中,也不乏屬於西周早期的重要銅器。
在這1500件文物中,有飪食器70餘件,鼎、簋、瓦、豆、酒器39件,觥、彝、罄、鬥、角、禁、尊、卣、爵、觶、勺;水器9件,盤、漢大銅壺、方壺;工具2件,計有斧、削;兵器18件,計有弩機、釣戟、弓形器、戈、矛;以及其它多種雜器等。
在挖出這些重要青銅器文物的同時,1927年12月初還挖出了一個車馬坑,內有車飾品、馬飾品多件,還有完整的馬骨架。像這樣完整儲存下來的西周初期的車馬坑,是很重要的考古研究資料,可惜都被黨玉琨破壞了。如果是用科學的方法挖掘,不僅可提供西周初期車馬的構造和工藝資料,還可提供周代禮制的有關資料。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