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2/2 頁)
正統觀念。
其實,據可靠的史實,曹操死後葬於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境內),並未設過所謂&ldo;疑冢&rdo;。但是,從漢末大規模的盜墓之風中,曹操的確悟出了一些道理,死前留下遺囑,希望他的陵墓&ldo;因山為墓,不封不樹&rdo;,使後世難以勘察其葬所。
6厚養薄葬
盜墓之風愈演愈烈,嚇壞了不少人。廣州地區明朝墓葬多無金銀,基本上少有盜墓賊光顧。
現代墓葬陪葬極少,盜墓價值也不大。可網路上還見過學生沒錢打遊戲機從而盜墓挖硬幣的……
7哭窮求饒
這個同樣僅有一例,也許一些達官貴人認為有失身份,因此很少有此法吧。請看這段有趣的文字:&ldo;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後世賢大夫視此書目此也仁者悲之&rdo;云云。它見於徐州龜山漢墓(第六代楚王劉注夫婦合葬墓)一塊封堵墓門的塞石上。大意是說:後世的賢大夫們,我雖是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上天發誓,墓中沒放置華貴的服飾、值錢的金寶玉器,只埋了我的棺木及屍骨。當您看到這刻銘時,心裡一定會為我感到悲傷,所以你們就沒有必要動我的墓穴了。
這塊被命名為&ldo;第百上石&rdo;的塞石,被造墓者有意安置在甬道最外邊,讓冒險進入的&ldo;賢大夫&rdo;們,第一眼就能瞧見這段用語懇切的告白,真可謂&ldo;此地無銀三百兩&rdo;。可惜,或者盜墓賊壓根兒沒顧上看,或者看了之後冷笑一聲,總之,他們讓楚王的如意算盤徹底落了空。
1972年6月首次對龜山漢墓進行考古發掘時,專家們便在墓道的填土中發現了西漢末期的&ldo;貨泉&rdo;(貨幣名)和魏晉南北朝時的青瓷碟。由於這兩樣東西晚於該墓的年代,因此斷定為盜墓者所留,並進而推斷出盜墓時間:劉注下葬百餘年後的王莽當權、天下大亂之時,該墓遭到第一次洗劫;六七百年後的南北混戰時期,又遭到第二次盜掘。看到那一間間劫後的墓室和支離破碎的玉器、陶俑、建築碎片等,文物專家們只能扼腕嘆息。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