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2 頁)
1914年,隆裕皇后去世,與德宗景皇帝(即光緒)合葬於西陵金龍峪之崇陵;同時將珍妃從海淀區田村遷葬於崇妃園寢。就這樣,珍妃永遠被埋葬在永寧山下了。
珍妃墓被盜過程
歷代每一座皇陵建成之後,都會有守墓的人在陵墓附近安家,以期長年累月守護皇陵。因此皇陵附近總有不少的村落。清西陵也不例外。在它附近,也分佈著不少村落,華北村是其中之一。村裡有條漢子叫鄂士臣,此人膽大手黑,能發財的事什麼都敢幹。
1938年11月初,鄂士臣找到老相識關友仁密謀。
&ldo;我說,日本人打來了,亂世英雄起四方,咱也該搞點傢伙,拉一支隊伍,闖蕩闖蕩,一旦有個出頭之日,你老兄當了大官,咱這窮哥們也跟著沾點光,怎麼樣?&rdo;
鄂士臣話雖不多,但句句都像勾魂似的扯動著關友仁的心。是呀,眼下這地面是三不管,老蔣溜了,日本人顧不上,八路軍還沒有正式開到陵區來,正是拉隊伍的好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常言道:有槍就是草頭王。當了王,稱霸一方,變成財主還費事?正能滿足平生心願!想到此,關友仁興奮了,不等鄂士臣繼續勸誘,開口把話頭鑿在點子上。
&ldo;這傢伙到哪裡去弄呢?&rdo;
&ldo;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眼下這塊地面兒不是沒主兒嗎!&rdo;鄂士臣見關友仁如此乾脆地同意搭夥,綻開了笑容,湊到近前,手指點點腳下,胸有成竹地從牙縫裡擠出幾句話,&ldo;就朝地下的死人要!挖開一個皇陵,把寶貝拿出來賣掉,還愁買不來幾桿槍?還愁沒有人來投奔吃糧?&rdo;
一番話,說得關友仁異常高興,當下二人合計了具體辦法,物色了幾個同夥,決定放開手腳大幹。
第二天,鄂士臣與關友仁又分頭找來了幾個盜墓的老手,有龍裡華村的那保餘、蘇振生,鳳凰臺村的李紀光等八人,決定夜盜珍妃墓。
為什麼要盜珍妃墓,這裡還一個故事。
李紀光具有多年盜墓經歷,是這些人中最富有經驗的一個。當八個人聚在一起研究盜墓計劃的時候,他捋袖子瞪眼,環視一下屏氣靜聽的同夥,毫不掩飾地端出心中盤算的主意,&ldo;不瞞諸位,我盜過泰妃陵、王爺陵,這些墳包子好挖好拿,皇陵則完全相反,皇帝陵、皇后陵裡寶貝多,這誰都清楚,可明樓寶頂,規模太大,巨石暗券,灌漿箍鐵,工程堅固,就咱這幾個人,累死也弄不開……我看咱就先撿個容易的,盜妃陵,怎麼樣?&rdo;
&ldo;我看行,就盜妃陵。&rdo;鄂士臣對李紀光的話表示贊同,&ldo;老李的話有道理,妃陵工程量小,有幾夜就能挖開,拿走寶貝做了事,容易見效。幹這事,要的是速戰速決,先找個妃陵幹一回,以後再慢慢來,能弄開取寶的陵,一個也不放!&rdo;眾人同聲附和,決定先挖妃陵,但西陵內有三座妃陵,還需選擇。
最後,他們根據各陵的地理位置,來推測盜陵過程中的兇險程度。要緊的是儘量不要節外生枝闖出禍來。慕東陵、昌妃陵位置靠西,距八路軍的駐地較近,盜掘這兩座陵容易暴露目標。泰妃陵呢,離村莊較近,人跡多,也容易被發現,而且泰妃陵寢內已被盜過,再費好大勁去挖掘搜尋,得不償失。還有位置靠北的嶽各莊等地的王爺陵,地下寶物雖不及帝后妃諸陵多,但比較好盜掘。問題是那一帶是以高洪飛為頭子的土匪武裝活動的地盤,這幫人心毒手狠,為富不仁,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八個人最後將目標集中在園寢中的珍妃墓。理由是:崇妃園距村莊較遠,不易被人發現,比較安全。珍妃是光緒皇帝的寵妃,生前雖不得意,死後入葬的規格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