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第1/2 頁)
墓內的棺木和屍體已經腐爛。但是從剩下的牙齒及骨頭來看,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據史料記載,郢靖王朱棟死後,他的妃子郭氏痛哭說:&ldo;賢王舍我以去,我寡而無子,尚誰恃邪?念自幼嬪賢王侍如賓友,今安忍獨生乎!&rdo;乃整妝對鏡,自寫其客,付謹密宮人掌之。遂自盡。朝廷聞而賢之,卹典加厚,將兩人合葬在寶鶴山。
郢靖王墓的後室是王、妃合葬地。這裡有一張大棺床,棺床上已經看不見棺木的模樣,只是堆積著一些物品。而且,因為墓室中曾進過水,所有陪葬品擺放的位置都發生了改變。專家介紹說,兩座棺木應該放置在棺床上,棺木的頭部均朝著北部,郢靖王的棺木在東邊,王妃的棺木在西邊。後室裡發現了兩個青花瓷瓶,一個刻著龍紋,一個刻著鳳紋。按當時的風俗,這兩個瓷瓶應該是魂瓶,龍紋瓶擺放在郢靖王的頭部,鳳紋瓶擺放在王妃的頭部,是給去世的郢靖王和王妃收魂用的。從現場情況來看,兩個瓷瓶雖然進過水,但儲存得相當好,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很高,屬於珍貴文物。在棺床上,還發現了一個金光閃閃的金粉盒,上面有銘文,記載著製造年份,專家推測這有可能是王妃生前的用品。
在墓室的左右耳室裡有6副腐朽的棺材,左耳室和右耳室各有3副,棺木的頭部均向著中室,殉葬者的屍體已經腐爛,骨頭已經鈣化,只留下一個殉葬者的頭骨和牙齒,據此判斷,殉葬者的年齡都很小。在耳室裡,專家們還發現了6個瓷瓶和一些金銀器,金銀器均為殉葬者所佩戴的裝飾品,主要有金簪、銀簪、銀花和金耳環,由此看出殉葬者是6位女子,在殉葬者的頭骨下面還發現了金珠和瑪瑙,應該是入葬時含在口中的。
據現場的一位專家說,王墓中有殉葬者,本已少見,而郢靖王墓中殉葬人數之多,更為罕見。6位殉葬者早已風化,只發現牙齒和飾品,他們的身份、年齡,他們為何成了殉葬品,這在史書中均無記載。遙想當年,因郢靖王早逝,王室一定發生了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
郢靖王死於何因?
歷史向我們顯示,郢王朱棟於1414年11月1日病逝,時年27歲。是什麼原因使這位身份顯赫的王子如此之早就撒手人寰,到現在也沒有定論。考古發掘現場的領隊院文清教授介紹,朱棟之死可能與煉丹吃藥有關。要知道,當時煉丹吃藥比較盛行,特別是達官貴族為了練就長生不老之軀而沉湎於此。據史料記載,他的後輩明光宗朱常洛也是因吃丹藥而莫名其妙死去的。
------------
幸運的郢靖王墓:七次遭盜未遂(2)
------------
令人費解的厚葬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提倡&ldo;厚葬以明孝&rdo;,每臨皇帝死去,不惜用大量的財力、人力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這些陵墓是中國封建時代對靈魂信仰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一個時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審美趣味;同時,這種動用國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當時的經濟狀況、科學技術水平和營造工藝水平,是中國喪葬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和建築典範。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結束了元末動盪不安的政治生活,社會經濟逐步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因為吸取了以前歷朝歷代厚葬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朱元璋力主薄葬,反對厚葬,他曾佈告天下,&ldo;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終之義&rdo;。因此,在我國沿襲了幾千年的厚葬,到了明朝有了很大的收斂。已出土的明朝其它親王墓都沒有郢靖王墓這麼規模大、檔次高。而且明代等級森嚴,郢靖王不可能擅自將自己的墓檔次提高,那麼其原因是什麼,人們不得而知。
現代考古:600年驀回首前朝往事成故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