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分家(1)(第2/3 頁)
關的框框響,她看著坐在屋裡悶聲編筐的趙老二,瞪了他一眼。
“你個悶不出半個屁的蠢牛,你娘巴不得你給別人做牛做馬,累死在地裡,我瞎了眼嫁了你這麼個軟骨頭!”
趙老二早就習以為常,當做什麼都沒聽到,手都沒停一下。
上房吳氏悔的腸子都青了,她捂著心口,大口喘氣,跟在炕上皺著眉頭抽旱菸的趙老頭唸叨。
“當初就不該給老二說許氏進門,這裡那裡是娶媳婦,這是抬了個祖宗。”
趙老頭沉默不語,家裡就這麼點地,聲音大點啥話都能聽到。
以前許氏剛嫁過來的時候,趙老三和趙老四還沒娶親,老大家的張氏是個幹活麻利的,家裡的活計乾的井井有條,她還算安生,雖然愛偷懶,但吳氏喊她做事,頂多抱怨兩句,還算喊的動。
但隨著趙氏和楊氏的進門,尤其是楊氏,趙老四攢了些私錢,聘禮出的高,楊氏又抬了一長串的嫁妝進門,讓她嫉妒的眼睛都紅了。
楊氏還有著一手好繡活,坐在家裡繡幾張帕子就有二十幾文的進項,一個月能攢不少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只是一半的原因。
另外一半是楊氏的男人趙老四有本事,在家裡跟楊氏兩個如膠似漆的,出了門遇見那個都能親熱聊上幾句,跟只貓一樣,大街小巷的到處鑽,總能叼點錢出來。
趙家的規矩是地裡家裡的出產都歸公,但是各房自己有別的本事掙錢,交公六成,四成是可以自己拿著的。
老趙家近幾年經常去縣裡賣一些菜蔬,這些一直是趙老三和趙老四負責,許氏每次都疑心她這倆個小叔子在裡面撈了很多錢。
時間久了,嫉妒就變成了怨恨,她越想就越覺得吳氏偏心她倆個小兒子,每天不是陰陽怪氣的說三房四房撈錢就是拐彎抹角的罵吳氏偏心。
尤其是近些日子趙老三和趙老四又想了個賣酒的法子,每次都能掙個一百多文,這筆錢不算在家裡,所以交公六成,剩下的四成三房和四房分。
許氏看到了就乾脆破罐子破摔,一天到晚什麼活都不幹,天天叉腰在門口罵,要不就是去和村口的扎堆的婦人嘮吳氏和趙老頭偏心,趙老三和趙老四沒良心。
村裡的婦人端著碗聽的津津有味,時不時的也跟著附和兩句,但是等許氏一走,背地裡沒有一個人不罵她蠢蛋的。
小叔子不下地幹活算啥事?她們家要是有這樣有本事的小叔子,叫她們去伺候他媳婦都成。
老趙家能有現在的家底可都是趙老三和趙老四折騰出來的,她們沒少可聽家裡的婆婆說過,那倆小子打小就聰明。
才十二歲就有膽子跑到遠村去賣草藥,十四歲就牽了頭驢回家,十五歲幫家裡到縣裡賣東西,端午節賣粽子、賣打糕、賣艾草,中秋節賣月餅,賣兔子燈,過年了就賣對聯、賣年糕,啥能賣就賣啥。
老趙家的硬生生的一年就起了家,在村尾建了一座錚亮青磚大瓦房。
聽說現在又跑去賣酒了,聽的村裡各家的小媳婦那是羨慕不已,別說是嫁給趙老三和趙老四了,就算是嫁到老趙家也比她們地裡刨食的不知道強上多少倍,畢竟沒分家,家裡的銀錢都有她們的一份。
外人看的清白的道理,但是許氏不懂。
可吳氏心裡門清,三房和四房為家裡掙了多少錢在她這裡都有數,幾個兒子都是她身上掉下來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她當然是希望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和睦,以後互相幫扶。
老三和老四腦子活,只要稍微幫幫老大和老二,這家也就起來了,這也是她對許氏的有時候做事大多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鬧出來,她不想因為這些事磨沒幾個兄弟之間的情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