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跟老朱講述明末歷史(第1/2 頁)
手機螢幕裡,朱元璋僵硬著身體、不太自然的誇讚道:“李中孚是大帥比。”
朱元璋拿著手機,自己看著自己,驚奇的恨不得把手機昧下:“原來電視劇是這麼拍出來的,真是巧奪天工,匪夷所思。”
李中孚拿過手機:“我就這一部手機,可沒法送你。”
朱元璋‘嘿嘿’一笑:“沒事,咱沒想要。”
“父皇,既然身份都暴露了,不如開門見山,直接問李大夫吧。”朱標提醒道。
朱元璋點頭:“對,李大夫,咱想問問你,咱的大明傳承了多少年,後世的皇帝們做的怎麼樣?
你是後世之人,又博學多才,這兩個問題應該難不住你吧?”
李中孚把十件禮物收回紫檀箱子裡:“既然你們這麼想知道,看在禮……你們跟我這麼熟的份上,那我就說說。”
“有勞。”
“大明享國276年,共傳十六帝,末代皇帝朱由檢難挽天傾,京城城破之日,仿效蜀漢北地王劉諶殺死妃子公主後,於煤山自殺殉國,史稱思宗。”
再後面的李中孚就記不太清楚了,只能拿手機現搜:“弘光政權給他上的廟號是思宗,諡號則是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元璋老淚縱橫:“好一個自殺殉國的朱由檢,好一個明思宗,好一個孝烈皇帝,咱要是沒記錯的話,劉備的諡號是昭烈皇帝吧?”
劉伯溫道:“陛下記得不錯,試圖再續大漢的劉備的諡號正是昭烈,我大明的後世皇帝朱由檢能得到‘烈’的評價,不愧為陛下的子孫。”
朱標也紅了眼眶:“雖然大明終究還是亡了,可比起大秦、晉、唐、宋、元的滅亡卻轟轟烈烈的多,朱由檢對得起列祖列宗。”
李善長微微皺眉:“這不對啊,他的字輩兒怎麼會是由?”
朱元璋也反應過來了:“咱給老大的後輩兒孫的字輩兒定的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沒有一個字是由。”
馬皇后道:“由好像是老四那一脈的。”
朱元璋直接怒了:“莫非是老大這一脈的皇帝在某一代斷子絕孫了,只能從老四一脈過繼?
可這也不對啊,就算是過繼,也得按照老大這一脈的字輩走。
還是說,老四這一脈有人造反,小宗頂替了大宗?”
李中孚道:“這個問題我待會兒再解釋,先跟你們繼續講完大明末代歷史。”
朱元璋點頭:“李大夫,你繼續說吧。”
“如果把後面的南明、明鄭算上,明朝一共存在了315年,明鄭的延平王鄭克塽投降滿清後,明朝徹底成為過去。
和明思宗朱由檢一樣,當時奉旨監軍的太祖九世孫、遼王朱植八世孫朱術桂與五位妃子自殺殉國,百姓建有五妃廟祀之。
清朝官員陳鼎曾評價他說:明之宗人,自嘉靖朝,太祖一支已慶十萬矣。國亡死節者寥寥,寧靖王流離瑣尾,逋逃海外四十餘年,臨難全節,三百年之綱常,王獨系之矣。至妾媵亦視死如歸,非王夙有儀型,觀感之深焉,能慷赴義一至於此哉!”
朱元璋再一次流下了眼淚:“三百年之綱常,王獨系之矣!好一個忠肝義膽的朱術桂!”
馬皇后擦了擦眼淚:“植兒有個好後人啦,重八,植兒年初時不是被你封為衛王了嗎?不如改封他為遼王吧。”
朱標贊同道:“兒臣贊同母后提議,就衝著朱術桂這個後人,十五弟也當得起遼王這個王位,並在將來成為九大塞王之一。”
所謂九大塞王,指的是鎮守九處邊塞的藩王。
因為要抵禦外敵,他們往往作風強硬,掌握著不少精兵猛將,在地方上大權獨握,風頭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