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兵權才是安定的根本(第2/2 頁)
他們早先在何進麾下,十常侍之亂時並不在洛陽。
後來回了洛陽,朝政已被董卓把持。
懷著一身武藝,二人投在董卓麾下,做了呂布部將。
皇帝把他們召來,難道又有什麼事情?
孫辰領著倆人進入北宮。
劉辯問:“你倆在軍中何職?”
“小校而已。”高順回道:“呂將軍威猛過人,我二人雖有些許能耐,卻比不得他。軍中建功,頗有難處。”
荀彧在旁聽著,沒有言語。
他很想知道,皇帝召這兩個人,是要做什麼。
“那就別回去了。”劉辯對他們說:“留在朕身邊做事。”
皇帝留他倆在身邊,張遼、高順都是一愣。
張遼問:“敢問陛下,我二人能做什麼?”
“張遼、高順聽封。”劉辯說道:“張遼為虎賁中郎將,統領虎賁衛。高順任羽林中郎將,統帥羽林衛。”
羽林、虎賁都是皇家禁軍,曾經風光無限。
桓靈二帝時,國庫空虛、兵甲老舊,將士缺乏操練。
虎賁、羽林戰力大不如前。
後又經歷十常侍之亂、董卓亂政,兩營禁軍早已形同虛設,可以說是不復存在。
皇帝給二人封的官,與空銜沒什麼區別。
“羽林、虎賁二營,早已蕩然無存。”張遼問:“我二人統領哪裡的兵馬?”
“城內有近兩萬守軍。”劉辯對他說:“城外有十多萬大軍。朕許你們,每人挑選五千精銳,短期內重建羽林、虎賁。”
劉辯許他們挑選兵馬,那就不是空頭將軍,二人謝恩。
他們退下後,荀彧問劉辯:“陛下打算重整禁軍?”
“天下為什麼亂?”劉辯問他。
“朝廷貧弱、府庫空匱,所以會亂。”荀彧回道。
“你說的是亂的根本,並非最直接的表象。”劉辯搖頭:“很多時候,表象更需要儘快解決。”
“懇請陛下解惑。”荀彧躬身。
“天下會亂,因為有些人手握兵權。”劉辯說道:“兵馬在握,朝廷無法節制,他們無所顧忌。倘若朝廷有支能征善戰的大軍,縱使有不臣之心,誰敢造次?”
荀彧默然點頭。
劉辯又說:“兵權才是天下安定的根本,武將只可練兵不可掌兵。大軍調撥,交由太尉府決斷。經朕授予虎符,方可出征。如此一來,朕倒想看看,誰還能把朝廷玩弄於股掌之中!”
“陛下思量周密,臣甚感寬慰。”荀彧躬身。
“大漢缺少人才。”劉辯對他說:“徵募賢才的事,你還得費心。”
“臣正在辦。”荀彧回道:“再請他人引薦幾位,理應會有不少前來投效。”
“士族引薦當然需要。”劉辯捏著下巴思索:“朕打算開科納賢,蒐羅更多民間人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