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喜歡當和尚的皇帝(第2/4 頁)
種種現實因素的疊加讓蕭衍看破紅塵,開始信奉佛教並一發不可收拾。公元527年,蕭衍竟然跑到了同泰寺當起了和尚。
這一次當和尚的生活體驗讓蕭衍上了癮,做幾天皇帝,他就會跑到寺廟裡當和尚,每次都需要國家拿出鉅額金錢贖回蕭衍。蕭衍對此樂此不疲,捨身揮霍的鉅額錢財,最終都進了僧尼的腰包。
正是在蕭衍的帶頭倡導下,南梁的佛教發展非常興盛,除了大手筆砸錢,蕭衍還刻苦鑽研佛經,時常與高僧們開展佛學研討,並親手撰寫百餘卷個人佛教專著。
此外,蕭衍還在不經意間給佛教強行規定了一大戒律,吃素。南梁之前佛門中人沒有吃素的硬性約束,蕭衍在言想到了戒殺生與吃肉之間的聯絡,於是要求僧尼必須食宿戒酒。
吃素的戒律從此開始被佛門遵守,不過蕭衍並不是一個嚴以律己之人,信佛之後,蕭衍常年不近女色不沾葷腥,甚至破天荒的提議宗廟祭祀也不準再用牛羊豬改用蔬菜代替,
詔令下發後,朝臣們紛紛上書勸諫,君臣磋商了半天,最終各退一步,貢品不用蔬菜,而是用麵糰捏成牛羊的形狀。
其他昏庸的皇帝大多沉迷於女色誤國,蕭衍雖然不近女色但因為沉迷佛法而誤國。當時有個叛將侯景為人狡詐多變,在北魏分裂成東西魏後,他先投靠了東魏,
東魏丞相高歡臨死時一直擔心侯景靠不住,就派人召他回京,侯景就一直拖著,直到高歡死了,他立刻帶著人馬投降了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早就看清了侯景的為人對他根本不信任。
打算召他去長安,伺機解除他的兵權,結果侯景又帶著兵馬去投降南梁王朝,而蕭衍聽說侯景走投無路來投奔自己,突然慈悲興起,不顧群臣反對,毅然接納了侯景,
結果沒過多久公元549年3月,侯景就以清君側為名在壽陽起兵叛亂,他帶著叛軍一路殺到建康,將梁武帝軟禁,同年五月初二,
蕭衍躺在臺城皇宮靜居殿嘴裡發苦,索要蜂蜜不得,再發出了兩聲“呵呵”的聲音後,便在飢寒交迫的慘狀中逝世。
侯景之亂大大改變了南北朝的歷史格局,南朝計程車族遭到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士族開始退出最高的政治舞臺,
南朝的土地面積也從260萬k㎡縮小到130萬k㎡,經濟遭到破壞,國力衰微,失去了與北朝並立的實力,最終被北朝消滅。
【東漢最強大腦,東方的達芬奇#歷史#小知識#張衡】
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一所罕見,萬世令人敬仰,真是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同時代的學者兼他的好友崔瑗曾說他“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
就是說他的科學技術窮盡了天地間的規律,造出的東西能和自然造化媲美。那這位東方達芬奇、堪稱東漢最強大腦的科學家張衡到底有多牛呢?
公元78年,張衡在南陽郡西鄂縣出生了,他家是當地有頭有臉的家族,祖父張堪從小就天資聰穎,被人稱為聖童,後來又成為了受人敬仰的地方官,但是後來家族沒落了。
張衡雖然沒有繼承祖父的遺產,但成功繼承了祖父的基因,不僅從小就聰明,還十分刻苦。後來去到都城洛陽,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讀書。
由於他學識淵博,東漢政府曾經多次徵召他做官,愣是都被他拒絕了。當時東漢已經建國了七八十年,一直天下太平,從王侯將相到大小官吏都生活奢侈,於是為了諷諫封建朝廷,
張衡仿照班固的《兩都賦》花了10年的時間寫成了《二京賦》。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的邀請成為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一干就是8年。
後來上司鮑德調任大司農,眼見喜歡的上司被調走,張衡立馬辭職不幹了,要專心做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