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5 頁)
梁濤坐在馬上,旁邊是問孫承宗“借來”的幕僚茅元儀和他自己的狗頭軍師高亮高澤軍。
“茅先生,如今大淩河已結冰,若是建奴再犯,怕是比之前形勢更加嚴峻那!”
茅元儀點了點頭,他對朝廷已是失望透頂,放眼全大明,能經略遼東之人舍孫閣老其誰?可惜朝廷卻棄此“萬里長城”不用,竟讓朝中宵小無能之輩肆意攻擊,說是彈劾,其骨子裡怕是不願孫承宗前有收復關內四城之大功,後又有經略遼東之莫大功勳,以使得孫承宗所屬的東林黨人死灰復燃罷了。
茅元儀心裡嘆了口氣,朝中宵小橫行,他對遼東之事實在是有心無力啊!但他亦是忠貞之士,雖然他以前不清楚此次的遼東經略梁濤何許人也,但一聽說是前來死守遼東之人,他亦是欣然前來效力。
茅元儀見梁濤開口說話,不敢怠慢,急忙回道:“大人所言甚是,但把守大淩河城之人乃是督總兵祖大壽、副將何可綱兩員遼東悍將,便是後金精銳盡出,也拿我堅城無可奈何。依卑職想來,便是強攻,沒有數月的時間建奴也休想撼動分毫。”
梁濤點點頭,遼東的城池可不是後世的豆腐渣工程,那可是完全經得起戰爭考驗的。只要城中有糧,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不管對方上多少人,打退不行,堅守個把月卻絕對沒得問題。
如今,梁濤能調動的各路人馬,包括他手底下的三萬人馬,以及各處又抽調陸續前往遼東戍邊的新舊士卒數萬人,急急忙忙朝錦州而去。原本他的大同兵是不可能讓他全部帶走的,只是大淩河一役,遼東精銳盡喪,所以朝廷急急忙忙四處調兵以充實遼東,那他的大同兵自然也在此列。
各地調撥的糧草也優先朝遼東諸師運去,大明朝到了這個地步,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農民起義至少現在還只是皮癬之患,後金建奴才是大明之心腹大患也。若不是有寧錦防線在前、山海雄關在後死保遼東--京師一線,建奴人怕是早已寇入中原肆虐了。所以一應物資先供遼東倒也沒人說什麼!
瀋陽,乾清宮,太極殿。
皇太極高坐其上,原本努爾哈赤死前欽定“四大貝勒共議朝政”,如今他終於掃清了其他三個貝勒而獨坐南面。
他冷冷地掃視了一眼下面的數百滿蒙貝勒、旗主、大臣,諸臣承受不了他犀利的目光紛紛低頭,便是後金八旗中實力僅次於他的兄長代善也不敢與之對視。
“諸位,如今明人重建了大淩河城,”他頓了頓,陡然升高音量大聲道:“此城--實乃我大金喉中之刺也,明人亡我之心不死,可我大金豈是易與之輩?”他再次掃視了一眼四方,他猛然站起身來,大喝道:“我大金--必克此城,拔此喉中之刺也!”
殿中諸臣紛紛吶喊:“必克此城,必克此城”
翌日,皇太極傳令斬殺三畜祭旗,調集八萬滿蒙汗(奸)大軍誓師出征。
梁濤高坐在錦州城裡,兩邊坐著幾個解難軍的參將、幕僚以及遼東的各路主要官員包括遼東巡撫丘禾嘉,遼東總兵吳襄、宋偉,大淩河城的總兵祖大壽,由登萊巡撫調任的火器營總兵孫元化,調任的錦州兵備僉事盧象升。原本和祖大壽一個級別的何可綱也是可以參加的,只是大淩河城乃軍事重地,倆人必須留一個鎮守此城方可。
原本他手底下的幾個人官職較低,是無法參加這種高階軍事會議的,但是他們是親信人員,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這在官場是潛規則,在座之人都是在此間打拼良久的“油條”人物,都是曉得此間道道的,所以倒也沒人說什麼,只是他們坐在最下座。此時孫傳庭和左良玉因為路途遙遠的緣故還未趕來。
梁濤緩緩道:“諸位,此前大淩河一役,建奴雖未克我大淩河城,卻敗我四萬遼東精銳,可謂風頭正盛、兵鋒正銳。”他頓了頓,面無表情地掃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