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鷹具(第2/2 頁)
用石膏和水混合在一起並充分攪拌,讓它倆更快的融合在一起。
這個時候就可以將石膏溶液倒入鷹的外部頭型模具中,等待凝固之後,一個石膏做的鷹帽楦子就做好了。
後面需要調整的時候,只需要尋來軟木用膠水貼上,反覆的打樣,對比,然後再調整尺寸等一系列操作下。
等到鷹帽楦子和鷹帽調整到最佳狀態的時候,那麼今年的冬季捕獵估計就要告吹了。
為什麼一般鷹帽和鷹帽楦子需要那麼多時間呢,因為如果鷹帽的尺寸大小不合適,就十分容易的磨到鷹喙,磨到鷹眼,還緊腦袋,如此一來就很可能會對獵鷹產生嚴重的後果。
徐祿想了想,前世他縫製的鷹帽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這次就試試製作一個不需要鷹帽靴子的製作方法。
似乎想通了後,首先他憑著前世的記憶,找出一張紙來寫寫畫畫。
他決定製作一個在國內傳承了千年的籠帽樣式——金絲如意款。
籠帽,古代鷹帽的稱呼。
修修改改了好幾遍之後,畫出來瞭如意眼旋紋轉小樣圖紙。
然後繼續對白金雕的腦袋細細的做了幾次測量。
拿著幾張紙在先前畫的小樣圖紙細細描繪的同時,根據剛剛測得的資料細細修改了幾次後,嘗試做了一下,模擬得出最佳結果後,就算大體完成了,省了其中做鷹帽楦子的步驟。
畫好了圖紙後,就是尋找脊背牛皮了。
這玩意可不好找,用這種皮革製作出來的鷹帽既柔軟又容易定型,還十分好渲染和縫製,總之優點很多。
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好找,畢竟這個年代物資緊缺。
想了想,徐祿還是找到老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問了句有沒有脊背牛皮。
沒想到還真問出了答案,他大姨在隔壁鎮的供銷社上班,不光賣皮製品,還收各種皮子,說不定那裡有他需要的牛脊背皮。
驚喜總是措不及防,得到想要的答案後,徐祿立馬跟老媽說“媽,一會兒我給我老叔家提兩條大點的魚兒,順便說一說我一會兒借他的腳踏車去隔壁鎮上的事。”
聽到兒子主動做這些人情往來,去借腳踏車還搭上兩條魚,這是開竅了呀。
要知道以前這些事都是他爹徐建華和她來張羅的。
事實上她和他爹都一樣,只是她舌頭比較長,吵架比較厲害。
他爹是性格有點木訥,比較認死理,東北人來說就是比較犟,犟種一個,不服輸也不喜歡拍別人馬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