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第十一日爭權(姐妹)(第1/2 頁)
周蓮沒說話,固執地看向腳下墓碑。
這是她母父的墳,在她手頭寬裕後,便遷到這裡。
碑上沒有名字,能為牠們立碑,已經是她最大的孝意了。
周蓮嘴角噙滿苦澀,她覺得自己很蠢。
周緒能無牽無掛地離開,不知死活,但她一次都沒回過這個村子。
而自己呢,都是靈體了,還執著地守在這裡。
自己究竟在害怕什麼,真的是害怕這裡有別的雄鬼麼?還是怕周緒回來會找不到她?
如果是這樣,她更應該離開啊,離開這裡,用靈體優勢尋找周緒。
曉娥艱難開口:“娘......我......我要跟你一起,你把我從乙爺嘴裡救下的那天,你就是我娘了。”
“我讓你叫我娘,只是為了不讓別的男鬼欺負你。”
“我知道......”曉娥的聲音低下去,“你只是在我身上看到你家人的身影,那我們難道就不算家人了麼?”
她們相處四年,無論什麼關係,曉娥早就把她視作最親的存在。
即使曉娥能感覺出來,周蓮對她的感情很複雜,時好時壞。
如果她們還活著,曉娥也有十幾歲了。
今日在兩個姑娘的點撥下,終於明白周蓮對她擰巴的情緒來自哪裡。
周蓮從小深受傳統思想的荼蠹,一方面,她覺得自己為妹妹的付出是應該的;
另一方面,她又不甘這種毫無獲得的付出。
沒有正常人能夠對另一人連人生都甘願付出去。
如果有,那對方想要的,一定比人生更有價值。
例如人生的控制權。
周蓮明顯不是,她只是沒讀過書,說不出心中的感受,她的語言結構被框定在父權制最嚴重的農村中。
沒有一個詞是為她這種女人創造的。
但她有知覺,她不舒服。
救周緒,是出於對生命不忍的本能,無論是不是她妹妹,她都會救。
後來為籌集周緒上大學的學費被迫賣給老雄人,只是因為她習慣被安排。
在她的概念中,她的出生總要有點「價值」。
如果她出生在戰前的城市,她的「人生價值」或許就會是:深耕行業、考上公務員、全球旅居......
如果更幸運一點,她出生在北歐的某個城市,她的「人生價值」可能就是:成為政府官員,為全女政府做貢獻。
可她出生在周家村,母父對她的養育告訴她,她的「價值」只有“賣個好價錢”。
她奉行這條路徑,卻違背自己的本心。
她對周緒是有恨意的。
偶爾會想,如果她沒出現就好了,自己是不是就能成為母父託舉的物件。
可惜沒有如果。
她對周緒的愛也不是假的,她願意為周緒上大學去老雄人家。
可她也是個人,她希望自己的犧牲,能換來更好的生活。
她自卑於沒上過學的自己,跟周緒打電話時,常常聽不懂對方在講什麼。
她希望周緒對她愧疚,能早點將她接去城裡供養她。
她不想打工,不想去外面接觸別人,她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
如果周緒一輩子不結閽,跟她在一起就好了,這是她內心最深處的願望。
可是願望破滅,她死了。
死後遇到曉娥,她所有的不甘在那一刻爆發。
救曉娥,是為了滿足她“一輩子跟妹妹在一起”的願望。
她的靈魂是扭曲的。
她不懂這種扭曲,只是一味對曉娥依賴又疏遠。
如果曉娥消失,就沒人陪著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