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第2/2 頁)
1 紅火,方言,即熱鬧。
由於文化的落後,陝北勞動人民只有靠自己的歌喉去抒懷,去表情,去誦物誦事了。從另一個角度看,陝北民歌的形式又最簡單,最易為不脫離生產勞動的人們所掌握,也易於流傳。因而,民歌便無形中成了陝北民間最主要的文藝娛樂形式。千條小河入黃河,黃河豈有不大的道理?這就是陝北民歌其所以規模宏大、體裁形式多樣,而且流傳廣泛的主要原因。
由於民歌被廣泛地運用於人民群眾的生活之中,久而久之,便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相對穩定的體裁和形式:他們把自己的遭遇和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特殊的事、特殊的人物編成歌子來唱,這便形成了小調;偶爾看到一景、一事、一物,引起了自己感情的波動,便有一句唱一句,有兩句唱兩句,抒發表達到心滿意足為
止,這便形成了散曲式的信天游;陝北高原耕地以山地為主,與南方不同,水災威脅不大,而旱災的危害就十分突出。在這十年九旱的情況下,農民靠天吃飯,天不下雨,便束手無策。加之封建迷信觀唸的影響,求神龍降雨免災的活動就十分頻繁,而祈雨調就應運而生了。農民成年勞作在田間,很少有空閒出來會會親友,而「尋門戶」1便成了親友們團聚的最好場合,誰家「過事情」2,便大設酒宴,多日不見的親友們會在一起,猜拳行令,酒麴也就由此而產生了。因勞動產生了勞動號子,因醫療條件差,迷信活動猖獗而產生了專供巫人跳神捉鬼用的神官調……這就是陝北特殊的社會生活、特殊的自然條件對陝北民歌體裁形式的形成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