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2/2 頁)
。鋪砌的道路通到海邊就終止了,再往前只有暗礁、圓石、蘑菇形的珊瑚和深深的裂縫;最後,岩石質的海底陡峭地向藍色的深處傾斜下去,只見幾條大魚在那裡遊來游去。
我們聽了潛水員的報告並不感到特別驚訝。海洋學家根據太平洋底取得的沉積物早就證實:自從出現人類以來,太平洋玻里尼西亞地區的陸地從未上升也從未下沉過。我再一次向當地人請教,可是,誰也記不得通向大海的、鋪砌完好的寬闊道路過去有什麼用途。但是,這些道路卻有個名稱,叫做&ldo;阿帕帕&rdo;,意思是&ldo;卸下&rdo;。這證實了我們的猜測:它們是遠渡重洋而來的大船停泊的地方,也是它們卸貨之處或登陸的斜坡。有一條&ldo;阿帕帕&rdo;通向南海岸大聖殿平臺腳下的小淺灣。這個小淺灣過去堆滿了圓石,古代航海者不得不清理出一條寬闊的溝渠,使船隻能夠靠上浮動碼頭。溝渠的淺水處放著三塊丟棄在水中的紅髮髻。其中兩塊靠得十分近,看來一定是裝在同一條船上的。這是我們偶然找到的第一個證據,它表明石像雕刻者曾把沉重的貨物沿著海岸從海路運出去。現在我們已經證實,當地人的祖先的確擁有過載運量達二十噸的船隻;如果不裝貨物,這些船隻可容納近二百名船員。後來,我們又找到證明:石像也有從海路運輸的,並能在蘆葦船或木筏子才能駛入的一個地方登陸。
我們正開始把一些支離破碎的資料拼湊起來,以便對本島最早居民的卓越航海成就獲得更清楚的瞭解時,四位老人正在拉諾拉拉庫火山口努力用託圖拉製造船隻。蘆葦曬乾了,各人趕忙建造自己分工的&ldo;坡拉&rdo;。他們運用特別的捆綁技術,把&ldo;坡拉&rdo;的船身弄成彎彎的,船的一頭又尖又細,活像根巨大的象牙。看到他們每人背著自己綑紮的小舟來到水邊,真是令人驚奇。許多世紀以來,惟獨秘魯沿海一帶才能見到一種獨特的單人小船,而他們背的正是那種獨特單人小船的完美複製品。正像我們知道的那樣,那種小船也是用同樣的南美洲淡水蘆葦製成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