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原來是唱雙簧(第1/2 頁)
經驗主義認為:我們一切知識都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歸根結底都是來源於經驗。 經驗能讓人沉著冷靜,運籌帷幄。經驗也常常讓人瞻前顧後、錯失良機。 田維亮說的“經驗”十分慘痛,在座眾人皆有耳聞。 那還是93年,北方各地還在給建設經濟開發區“畫圈兒”,剛有後來“新區”的雛形。 與之大相徑庭的是,住房改革的“試驗田”瓊島,已經在短短五年的時間裡,從炒房炒地的瘋狂,走到了泡沫破裂的至暗時刻。 這麼說可能雲裡霧裡,用一組資料將更為直觀: 1988年,瓊島成立特區,人口不到20萬。兩年裡,湧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十多萬人過海淘金。 有錢的炒地皮,沒錢的炒樓花。經過幾番倒手,地價從每畝幾十萬,炒到了每畝600萬。 房價呢?91年,瓊島人均工資三四百塊,房價每平1400元。到了93年,工資沒怎麼變,房價漲到了每平7500元。 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僅僅持續到93年的6月,地產首個調控政策“十六條”出臺,吹響了終場哨。最後一批接到“花”的玩家可想而知,成了接盤俠。 釜底抽薪之後,風光一時的地產公司倒閉了95%,爛尾樓600多棟,積壓資金800億,四大行壞賬300多億。 瘋狂過後,只給瓊島留下了三大景觀:天涯、海角、爛尾樓…… 那次調控主要是終止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 當時,粵省羊城的房價是每平7500元,從93年開始,一跌就是十年,到了新世紀已經腰斬,大概是3800元。瓊島更是要到06年才開始逐漸恢復。 十幾年,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生中最好的青春歲月。 對於畢生追求安居樂業的普通人來說,也是猶如過山車一般。 而地產圈的跌宕刺激,恐怕也只有瓊島的親歷者們才更刻骨銘心。 今天在場的人裡,也只有田維亮和包小龍沾了點邊兒。 田維亮一心把天聊死,包小龍也招架不住。 在這種情況下,包小龍的手機震動就顯得有點突兀,卻也只是把大家從那種詭異的氛圍裡推了出來。 鄧總在旗袍小姐姐的服務下,悠然地品起了雪茄。對於眼前的劍拔弩張,把登山觀虎鬥、坐橋看水流發揮到了極致。 戴宜春嘴緊抿成了一條線,法令紋和臉頰也向地心引力投降,恨不能用皺紋夾死田維亮。 唯一毫無壓力的人應該只有池順昭了。只見他興致頗高地追問田維亮一些細節,不知是不是“串供”沒做好,反倒襯的田維亮一知半解。 這倒讓人懷疑池順昭到底是來助攻的?還是來拆臺的? 對此,老狐狸們心裡各有盤算。 戴宜春終於逮到機會插話:“田總,此一時彼一時了。最近總聽人討論,說人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你想想,現在和二十年前差距有多大?有時候我就想,往後再數二十年,肯定又是另一個樣。” 戴副總這話讓田維亮怎麼接?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田總還是個孩子呢!說得再天花亂墜,也免不了是道聽途說。 在場的人心思一轉,也明白了田維亮為何啞火,彼此會心一笑。 彷彿在說:也不過爾爾嘛! 田維亮面子是真的掛不住了。就算他能做他哥的“代言人”,可問題在於——他哥對於在座的諸位,連個屁都不是。 田維亮引以為傲的光環加身,在粵省能唬人,到了省城嘛……你哥是誰?你又是誰?不管是誰,拿出實力來,才配讓人把你當個人物。 樓上的班琪也忍不住給戴副總這幾句話點贊。還由此對戴宜春的評價歸零——能和盧奮進組團兒搞事業,果然是能補齊盧奮進一些短板的。 田維亮吃癟,盧奮進心花兒朵朵開,感覺今天就這一刻心情順暢。 不過,身為主人,盧奮進也不能落井下石,跟個年輕人一般計較,即使佔了上風也顯得小氣。所以盧奮進只是感慨:“這二十年的確是,有辛苦,也有遺憾。好在磕磕絆絆的也過來了,有了今天的局面,也算是沒辜負了!” 這話實在,也是真說到了大家的心坎兒上。在座的都是一路艱難坎坷過來的,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