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2/2 頁)
倭寇是&ldo;攻城掠寨,殺人放火,奸\擄掠,無惡不作&rdo;的日本海盜,於是就有了幾乎可比嶽飛、文天祥的愛國英雄戚繼光。
但是稍為想一下就會有疑問:海盜在世界歷史上是很普通、很普遍的,但海盜是在海上搶劫,未聞有海盜上岸並長駐岸上的。道理很簡單:岸上有正規軍,烏合之眾的海盜不可能是對手。即使海盜上岸,那也是搶了就走,絕不會與官軍正面作戰,因為他們的目的不過是財物,沒有必要來拼性命,因此也不會勞朝廷興師動眾。但實際上倭寇卻是專門跟朝廷過不去,在幾十年裡,打得明朝一批批正規軍望風披靡,最後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名將戚繼光,才算平息了下來,那樣的倭寇很難想像是隻為了搶劫的海盜。
還有一點:記得以前看書,從歷史教科書到到各種描寫戚繼光平倭的故事書,看了以後總覺有一點不滿:作為對立面的倭寇沒有一個具體的人物,具體的首領,似乎都是烏合之眾。故事需要具體的人,沒有一個對立的人物,故事沒有看頭。這種出於對故事性不足而產生的不滿只是一種直感,但這直感正表示那是不合正常道理的:對付僅僅是烏合之眾的海盜不需要英雄,是造就不出戚繼光來的。
因此倭寇當然不是簡單的海盜,它應該是有組織、有綱領,有政治目的的,當然也有首領的。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歷史書、故事書上如此把它簡單化了呢?原來大家想不到的,被有意無意的迴避了的真相是:這些倭寇的首領都是中國人,前後幾十年,各個部分的倭寇的首領都是中國人,事實上不僅僅是首領,所有的倭寇基本上都是中國人。更而且其先後三個領袖許棟、汪直、徐海都是徽州人。徽州離海遠得很,怎麼跑到海上當強盜來了?徽州人以經商而聞名,到這裡也許我們就能隱隱約約的猜測到事情背後的真相了:倭寇者徽商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