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5 頁)
》,沒有伊拉克電影了,沒有韓國電影了,沒有日本電影了,沒有寅次郎了,什麼都沒有了,就剩下《蜘蛛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了!這就叫電影文化沙漠。
胡嗎個:就像麥當勞一樣了?
崔永元:對,麥當勞這個舉例特別準確。我們說吃是人天生的本能,吃是為了不餓死,但是在不餓死的前提下,他會對吃有所選擇,這個選擇不是你決定的,是你的胃決定的,那麼我們中國人喜歡吃麵條,喜歡吃餃子,喜歡吃米飯,喜歡吃饅頭,雜七雜八的那些東西不說,這是主食,它很難變化,對吧?但是能不能改成吃麵包抹果醬呢,能不能改成吃漢堡呢,能不能把小雞燉蘑菇改成炸雞翅呢?這不單是飲食口味的問題,還牽扯到飲食市場份額的問題。
胡嗎個:其實是對抗過的,在中國出現過那種本土化的快餐對抗麥當勞的情況,但全都敗了!那些曾經的電影大國,法國、英國、義大利他們在對抗好萊塢上也全失敗了?
崔永元:差不多全是這樣,因為他們文化本來就比較接近,所以對抗起來比較難,只有文化差異過大,文化氣質有分歧的才有可能有一些成功的對抗經驗,比如說印度。印度現在大家認為它是電影生產的第二大國,叫寶萊塢,印度電影輕歌曼舞,觀眾關注的是誰唱的歌、誰跳的舞,所以它的故事情節千篇一律,它多的時候每年有一千多部,產量還排在好萊塢前面,產銷兩旺,是這麼個狀態,那麼它的對抗就很有意思,它就保持它的文化特色,我跟印度駐中國大使聊過天,他說他們歡迎好萊塢去印度,但是觀眾不歡迎,沒辦法!因為好萊塢的電影不愛唱歌不愛跳舞,印度和美國合拍過電影,也是輕歌曼舞,這是印度電影人堅持的結果。不要看印度人憨憨厚厚的,他心眼足夠多。他有意識的在保護自己的文化,同樣說到漢堡,只有印度的漢堡是放咖哩的。
崔永元 胡嗎個:每部電影都有一部傳奇(7)
胡嗎個:那還是漢堡啊?
崔永元:但它是印度的口味。你放咖哩在美國就賣不動。
胡嗎個:不放咖哩呢?
崔永元:印度不讓賣。
胡嗎個:這算不算閉關鎖國?
崔永元:不算,閉關鎖國是不許賣漢堡,這隻能算產業保護。不要因為吃慣了漢堡包就忘記了印度咖哩。有咖哩味的漢堡是對印度飲食業的保護。
胡嗎個:發達國家有這種保護嗎?
崔永元:怎麼沒有,我們的打火機一個才掙幾分錢,還被歐盟打壓,為什麼?是因為歐盟要保護他的打火機產業。
胡嗎個:這一方面,我們該怎麼向印度學習?
崔永元:我覺得是這樣,如果在好萊塢文化強大到這個程度的時候,我們還迷戀我們過去的《火紅的年代》、《偵察兵》,就說明我們沒有任何進步,腦子糊塗了,進水了。但是我覺得我們認為好萊塢電影文化就是最好的,不能抵抗的,或者是任何方面不能改良的,我們腦子進水更多,因為這個不單單是放棄文化,同樣是放棄市場,就像我們做電腦做彩電,重要的部件、重要的發明專利都在別人手裡攥著,我們掙個包裝的錢,你怎麼心甘情願?你比如像烏克蘭,像澳大利亞,原來都有本土電影產業,現在基本上就是美國電影的外景地,掙個打工的錢,你可以掙這份小錢,你心甘情願嗎?這顯然是商業市場份額的問題,我們必須提到這個高度來談。當然更有腦子的人,要談文化多樣性,要談文化的差異,這是文化的特質,文化的一統就意味著將死,甚至意味著專制,那是倒退。
中國電影人如何在中國找到其位置
胡嗎個:據我所知,在中國有那麼一些導演,他們就想拍一些專門針對歐美院線的低成本電影,所以就會去迎合歐美觀眾的口味,你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