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皇帝的心事(第1/2 頁)
看到皇帝換了話題,張曉也長舒了一口氣。這寫史書真是一個要緊的活,寫個外國曆史都這麼危險,寫本國曆史那想都不要想了。
“稟陛下,熱氣球確實已升空,操作氣球升空的人乃是李如柏將軍的親衛李三刀。”張曉說道。
“哦,這倒是一位忠勇之士。既然能夠載人升空,那這個東西就有用多了。朕再給你加兩千兩銀子吧,你把這個氣球再做得更實用一些。不過這個熱氣球在戰場上方便帶嗎?”皇帝問道。
“倒也不是很難,因為氣球充氣的時候比較大,但是沒氣的時候是可以收起來的。不過都要仔細保養好,因為氣球是用絲綢做的,比較柔軟,如果不小心有了微小破損的話,那也是相當危險,畢竟是在天上飛的東西。”張曉說道。
“那這一個熱氣球怕也是造價怕也是不少啊,這麼大一個氣球要用絲綢來做,又是做了這麼多個了。”皇帝說道。
“一開始製造要不斷調整設計,所以花錢會多一些。後面技術成熟以後造價就不會那麼高了。而且熱氣球現在也不需要造幾個,主要還是為了偵察,拿來運輸的話就有些得不償失了。”張曉解釋說。
“你給兩位皇子上課,那些外邦的歷史就先不上了,講一些外國的風土人情就行,你可明白?”皇帝叮囑道。
“臣遵旨。”張曉說道。
“還有一事,昔日你上了發展海軍的奏章,還計劃寫《海權論》一書。既然有海權,那更應該有陸權吧。”皇帝問道。
“回稟陛下,《陸權論》其實臣也有構思,只是要講陸權,實在是干係太大。臣不敢胡亂寫書,誤導了朝廷。所以如今這本書還在構思之中。”張曉說道。
張曉說的是心裡話,畢竟上一次把海權這個觀念搬出來,已經是過於超前了。所謂陸權,也是建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來談,基本理論那就是來自於地緣政治了。但是地緣政治這個東西,張曉當年自己也就是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並沒有專門研究過。而且要談陸權,又要結合眼下大明的格局來談。遠洋海軍那是一個長期戰略,說的有點不準也情有可原。但是要談陸權的話,那就一定會牽扯到蒙古,這可是明朝對外戰略的第一議題,真要說錯了什麼,誤導了明朝的戰略決策,那真的是要完蛋了,誰都兜不住。
“這個陸權之論,是因為涉及到蒙古各部嗎?”皇帝問道。
“是的,其實到了現在為止,最成功的陸權帝國就是蒙元帝國。所以要講陸權,就要把蒙古的歷史給講清楚,臣才疏學淺,對於蒙古的認識還是不夠的。”張曉說道。
“朕就問問一下,既然事涉蒙古,那你就慢慢構思吧。國朝初年修的《元史》,雖然有些粗疏,但是也是可以看看的。翰林院裡面也有不少蒙元的檔案,伱要是想看也可以去多翻翻,看不懂的話找一個蒙文通譯幫你。”皇帝說道。
“多謝陛下。”張曉說道。
張曉離開,御書房內又是隻剩了皇帝還有陳矩二人。
“當年張曉寫那一本《熙德之歌》,朕還以為他是想諷刺什麼。如今看來,張曉懂得這些外邦的歷史,這佛郎機國王兄弟互攻的故事根本就是平平無奇。”皇帝感嘆道。
“這都是外邦君主沒有禮法,才導致國家亂糟糟的,哪裡像我大明宗室和諧,君臣和睦,蒸蒸日上。”陳矩說道。
“誒,場面話外面說就算了。當年朕讀《漢書》,讀漢元帝毀廟之事,總覺得元帝既學儒家經典,又何必對宗廟之事大動干戈,打擾先人,如今一看,怕也是元帝執政之時朝廷財源匱乏,能省則省了。如今朝野上下,對我大明宗室領取俸祿也多有非議,朕也想看看列邦對於這個宗室是個什麼章程。那帖木兒國衰落了就算了,這奧斯曼國還蒸蒸日上,誰想是這麼個章程,比春秋時期的晉國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