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奧斯曼到底是怎麼復興的?(第1/2 頁)
御書房裡,皇帝一手拿著張曉寫的書稿,一邊看著那副世界地圖。
“這巴布林也是夠厲害的,成了亡國之君,還能東山再起,雖然不能恢復故土,不過轉進天竺再建霸業,也是本事了。他的運氣也算是真的不錯,這個昔班尼雖然也是武功赫赫,終究比不上成吉思汗,也遠不如巴布林的祖先帖木兒。當年成吉思汗追殺花剌子模的蘇丹摩訶末,那可是上山入海一直追索。要是這昔班尼有他們二位的本事,那巴布林非得被追到山窮水盡不可,哪裡還能復興社稷?”皇帝感慨道。
“陛下明見。不過看張曉書稿裡面所寫的,巴布林曾經在極度困窘之下,還想投奔我大明,看來當時是被真的逼得沒辦法了。估計也就是覺得路途太過遙遠嗎,最後沒有動身。”陳矩說道。
“要是真來了我大明,應該也會給他封一個散官、賞一個爵位養著,只是他就沒有機會再造社稷了。別的不說,這愈敗愈勇的氣力,跟漢昭烈帝比起來也不差。陳矩,你去差人把張曉叫來吧。”皇帝吩咐道。
宮中傳喚,張曉自然是很快趕到御書房。
“張曉,你上的奏章朕已經看了,你寫的書稿朕也讀了,既然巴布林能夠在異邦再建新國,那就是帖木兒的社稷還沒亡,於情於理都要寫下去。不過這莫臥兒帝國既然佔著這麼大一片地方,倒也沒見朝貢或者是來大明通商呢?”皇帝問道。
“應該是因為交通不便吧,莫臥兒國要想和大明交通,最方便的還是經過故都撒馬爾罕,然後穿越西域到甘肅一帶,只是這條路已經被敵人佔據了。其他的路線不是高山就是叢林,根本不好走。而且眼下莫臥兒也是佔據天竺北部,南部通往海洋的道路也沒有打通。所以即使莫臥兒國的君主想跟我大明交通,也是非常不便的。而且莫臥兒國建國也不順利,巴布林的兒子胡馬雍曾經也因為吃了敗仗被迫退出天竺國,後面才重整旗鼓殺了回去,所以統治也不是很穩定。”張曉解釋說。
“確實也是,當年唐三藏去西天取經,去的就是天竺國,這路上也是艱難險阻不斷。不過這天竺之地,怎麼老是這麼輕易被人打進去了,按理說巴布林的人馬也不多啊?”皇帝說道。
“可能也是因為德里蘇丹國當年被帖木兒攻打了一遍國力受損了吧,畢竟當年帖木兒在德里城可是殺人屠城,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而且德里蘇丹國雖然首都都是在德里,其實這個國家已經換了好幾個王朝了,這些王朝國祚也不長,就是幾十年,所以老百姓估計也對君主沒有什麼忠心可言,覺得無非又是換了一個國王而已。”張曉解釋說。
“嗯,你說的有理。不過看你的書稿所寫,那個奧斯曼國在安卡拉與帖木兒一戰,輸得那麼慘,首都被佔了,大軍也沒了,國王也被俘虜了,還是在牢裡。甚至國王的妃子也可能被擄掠走了,國家還被強制一分為好幾個。按理說,這可比靖康之難還要慘,說是亡國其實也不為過。可是奧斯曼國又是用了什麼手段?這怎麼又短短几十年時間又復興起來了?而且好像還比之前更強大了。”皇帝問道。
“稟陛下,其實與帖木兒一戰的奧斯曼君主巴耶塞特一世,也是當時的雄主,他曾經大破歐洲諸國的聯軍,當時帖木兒打過來的時候,也是在圍攻東羅馬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結果就是這一仗,一輩子的英明毀了。”
“在巴耶塞特一世被俘並且死在帖木兒的監獄中以後,奧斯曼國已經是四分五裂,原來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巴耶塞特的幾個兒子互相爭鬥,後面其中一個兒子就把其他的兄弟打敗並且處死,再次統一了奧斯曼,稱為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一世。”
“雖然國勢衰弱,可是當時也有一個絕好的訊息,在安卡拉之戰三年後,梟雄帖木兒就病死了,而且帖木兒的國家也四分五裂陷入內亂。穆罕默德一世就趁此機會開始慢慢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