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要不要講莫臥兒帝國(第1/2 頁)
“憑我的眼光,這個《說岳全傳》框架是沒有什麼問題了。嶽武穆的故事太多了,大家都耳熟能詳,岳母刺字,大戰金兀朮,風波亭,那都是大事。看這《說岳全傳》的框架和章節名,這裡面還加了好些故事,這本書能火起來問題不大,而且也適合拿來說書。”丁老闆說道。
“那就辛苦丁老闆去找好代筆了,前面幾章我會親自來寫,做好樣板。”張曉說道。
“期待張大人的妙筆生花。不過丁某接下來在商言商,這《隋唐演義》,時間跨的太長了。”丁老闆說道。
“哦,願聞其詳。”張曉說道。
“這《隋唐演義》?,從隋朝滅陳開始講起,一直要講到唐玄宗安史之亂時候,這個時間跨度太長了。按理說,其實講到唐太宗的時候就差不多了。再往下講,其實完全又是新的故事了,沒必要放在一本書裡。畢竟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就是靠著秦叔寶、程咬金等瓦崗諸將串起來的,最後眾人歸唐,也是在唐太宗皇帝的帳下。寫完太宗皇帝也差不多了。”丁老闆說道。
“那刪掉這麼多章節,會不會內容又單薄了一些。”張曉問道。
“也不算單薄,我看這章節目錄,寫完玄武門後對唐太宗的事蹟講的就少了,太宗皇帝文治武功都不錯,又是拓邊甚廣,貞觀之治也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拿來寫寫。當然,這只是丁某個人淺見。”丁老闆接著分析道。
“丁老闆過謙了,你說的很不錯。那丁老闆就先忙這本《說岳全傳》,《隋唐演義》我在想後面的內容怎麼加上為好。”張曉說道。
“現在賣書也賣了不少,丁某乾脆也多找幾個人幫忙寫書好了。張大人如果還有什麼書的框架,也多多提供啊。這個月本店生意也有點下降了,可能大家老書都買的差不多了。”丁老闆請求道。
“那是自然,有什麼好的點子再跟丁老闆你說。對了丁老闆,記得叫那個寫那本《射鵰英雄傳》前傳的書生過來上門啊。”張曉叮囑道。
“丁某自然記得,待會兒就去喊他。”丁老闆拍著胸脯答應道。
張曉出門回到家中,回到書案前,上面放著一封信還有一份有些厚度的書稿。
“老王頭,這封信是?”張曉問向老僕。
“大人,您之前有吩咐,如果是那個女讀者的回信,要先拿給您看。”老僕解釋說。
“這樣子,那我知道了。”張曉拿起了信封慢慢拆開,看起了自己女讀者的信。
信中說了對張曉的話很讚賞,可惜自己沒有花木蘭那樣的本事,替父從軍。也不像本朝瓦氏夫人那樣能征善戰率領狼兵,大敗倭寇。不過自己還是能寫一些文章的。然而自己學識尚淺,不能如班昭那樣幫助修撰《漢書》,寫出《女誡》這樣能夠流傳後世的作品。不過既然張曉覺得《源氏物語》對於研究倭國有幫助,眼下又無人能翻譯,自己願意試試,自己已經找到了《源氏物語》的原版。既然倭人有入寇朝鮮的可能,那自己翻譯這本書,也算是能增加對倭人的瞭解,對於國家也有一些小幫助,自己願意先翻譯一下前面的幾章,但是自己對倭國這個假名實在是看的一知半解,所以想問一下這個假名怎麼看。在最後,女讀者還問了裡面的男主光源氏是不是真有其人,如果方便的話可以給一些歷史資料。
張曉也不由得佩服起這位未曾謀面的女子,這《源氏物語》可是近百萬字的作品,作品涉及的時間跨度也有幾十年,裡面提到的人物也有很多,故事情節那也是相當曲折,真的不是那麼好翻譯的。而且張曉在原時空無聊時候還真看過《源氏物語》的日文版,那一堆假名看的腦瓜都疼。
張曉想了一下,決定馬上就提筆回信。
……
“光源氏在倭國曆史上並無真人,不過也有原型人物。當時倭人處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