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的前四章。”
細雨越下越大了。
小街上坎坷破敗的青石街面積起了一窪窪雨水。所有陪同巴金來朗維爾街上尋找舊蹤的法國友人,都湊近了白髮老人,大家又一次被巴金的話打動了。他們都感到巴金雖是一位話語不多的人,可他舊地重遊時,心靈封閉的門竟然悄悄地開啟了。
“《滅亡》就是在這條街上誕生的嗎?”法國友人都感到驚訝。他們誰也無法把面前這破舊的小巷與這位享譽國際的中國作家處女作聯絡在一起。
“不不,那是我第一次寫小說,在這裡也是寫寫停停。”巴金說:“後來因為出了點意外,我就把沒寫完的小說擱起來。直到8月巴黎各報上發表了訊息,知道我敬愛的那個魚販子,也就是《滅亡》序裡說的那個“先生”,他和同伴都被燒死在波士頓查爾斯頓監獄裡,我才又從破書堆裡翻出了那個練習簿,繼續去寫《滅亡》的十七,十八兩章,以後又連續寫了第五,第六,第十,十一,十二共五章。可是,小說還是沒有寫完。不久,我就被一些經濟學佔去了時間,我要用全副精神去讀克魯泡特金的著作,尤其是《倫理學的起源及發展》,我開始翻譯它,為了翻譯我又不得不讀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諸人的著作。我甚至讀熟了《聖經》。這時候,我已經不去注意那部沒寫完的小說了。。。。。。。。。。”
。 想看書來
布朗維爾——記憶中的街道(4)
雨中的小街靜極了,巴金髮現在如麻的雨幕中,間或有幾個行人經過。他好象又回到了青年時代,好在後來隨行的法國友人,仍然在到處尋找巴金說的旅館。儘管巴金幾次主張回去,可是法國友人卻一定要讓巴金滿意為止。最後,天色暗了下來,終於在法中友協工作人員雷諾的指引下,找到了當地的老住戶,才找到了巴金從前住過的旅館舊址。原來,當年巴金下榻的旅館,就在布朗維爾街的另一端。巴金在眾人簇擁下來那早已改建的舊樓前面,他總算看到了那幢灰褐色的小樓。巴金爬上木樓梯,他發現當年住的房間還在,小窗也仍然洞開著,只是房間裡再也找不到他從前寫作時的溫馨與寂靜了。
“時光過得真快啊!”細雨沙沙,小街岑寂。巴金佇立在布朗維爾大街上,望著那有幾分陌生的樓宇,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感嘆。他意識到自己在中國的52年春秋,就與面前這條古老破舊的小街一樣,都在悄悄地發生著意想不到的變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處女作”誕生地(1)
巴黎之夜。
美麗的塞納河水在入夜後發出嘩啦啦的輕響。巴金住在賓館裡無法安眠,這次前來法國訪問,巴金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緊湊。在短短十幾天的訪問中,他參加了巴黎第三、第七和第八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座談會。讓老人感動的是,那些外國留學生不僅對他的《家》和《寒夜》十分稔熟,而且還讀過他解放後在中國寫的數百篇文章,特別對他當年在朝鮮戰場寫的小說和散文,以及“文革“後他發表在香港《大公報》上的隨筆,也大都耳熟能詳。為了更多地接觸法國讀者,巴金和他的代表團還來到了蒙馬特爾附近的皇后街,這裡有一家名叫弗納克的中國書店,他在這裡第一次和法國讀者們面對面地對話。讓巴金心裡高興的是,當法國讀者向他詢問最滿意的一篇小說是什麼時,老人竟然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最喜歡的小說是《楊林同志》!”頓時,法國學生們都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誰也沒有想到以一部《家》名噪海外的巴金,居然會把一篇在外國人眼中十分普通的短篇小說,當成了自己的榮耀。巴金自己心裡清楚,他確實非常喜歡《楊林同志》。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