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青春少年事業紅(八千字更新!)(第4/7 頁)
在人情世故這方面,陸嚴河覺得,他身邊的人都比他會多了。
《跳起來》一期雜誌的銷量,包括電子版在內,大約在三十五萬左右。
更不用說,每一期《跳起來》的內容,都會根據不同子渠道丶旗下自媒體的需求,做多種方面的推廣和再發布。
這不是那種硬廣似的推銷,而是比軟文更軟文的「植入」。
一部電影,兩千萬的票房,只需要五十萬人次的購票。
《跳起來》給劉畢戈這一次「導演手札」的專欄,緊急加塞七月刊,價值幾何,懂行的人,心裡有數。
如果說以前的電影市場是市場本身不大,上映期間的影片,彼此之間都是競爭者。現在的電影市場,最大的問題是觀眾不願意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了。
這是一個「話題性」三個字變得前所未有重要的時代。
現在討論電影的人,變少了。
陳思琦的這個做法,倒是給了陸嚴河一個啟發。
做投資,支援年輕電影人,這固然重要。把電影人的力量集合起來,聚沙成塔,喚起觀眾們對電影的關注丶討論,這同樣重要。
觀眾嫌棄電影難看,覺得甚至不如現在的很多網劇有意思,電影方因為投資大丶風險大,不敢打創意牌,畏手畏腳,也委屈。
能不能把一切都攤開,放到桌面上去展開聊?
陸嚴河腦海中忽然冒出了一個想法。
不是靠著他穿越者的「金手指」帶來的想法,而是他自己這些年來,對這個行業的思考和疑惑凝練之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
都在說,做對談,做導演對談,演員對談,等等。
這些都是行業內的對談,那電影人和觀眾的對談呢?
把觀眾那些犀利的質疑丶問題,拋到電影人的面前,ok,你想怎麼回應?
陸嚴河第一時間把這個想法發給了陳思琦。
陳思琦:你想用這個辦法來做《情書》的宣傳?
陸嚴河:不,《情書》和《假死都不行》不用,這都是在上映前備受市場看好的電影,用不著這一招,但是那些前期宣傳聲量怎麼都做不起來的電影,是不是可以用這種挑釁式的提問和回答,來得到關注度?既然在這個網路時代,好像只有話題對立能夠引發大規模的討論,那把它用到不被市場和觀眾看好丶但是經過我們判斷又有一定可看性的電影上呢?
陳思琦:我明白了,這個有意思,我讓他們去琢磨一下,以後找合適的專案試驗一下。
陸嚴河:好。
他本來還想問,既然你都跟劉畢戈約七月刊的導演手札了,為什麼你不跟我約八月刊的導演手札?
七夕檔就在八月份啊。
《情書》在七夕檔上映啊。
猶豫了兩秒,陸嚴河還是沒有問。
他覺得沒有必要問。
陳思琦在這方面是絕對不會遺漏他的。
陳思琦一定有她自己的安排。
-
「八月刊不能讓嚴河要做導演手札。」陳思琦回了陸嚴河的訊息以後,抬起頭,她在開會,正在跟琳玉他們溝通八月刊的內容,「嚴河本來就是《跳起來》的主編,只是後面他的名字不掛在雜誌封面上了,但是,每一期的版權頁上,他的名字都依然在主編那一欄。王婆賣瓜之嫌容易遭人話柄,我想要讓章若之來以一個高中生的口吻,寫自己主演《情書》的故事。」
琳玉丶白雨和周木愷三人互相看了一眼。
「這個也可以。」琳玉點頭,「但是,章若之的文字功底怎麼樣?她能寫嗎?」
「她的高考估分在650分往上,又是文科學生,問題不大的。」陳思琦說,「這對《跳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