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滬市小憩(第1/1 頁)
背後的議論郝強自是不知,買到白版認購證就完成了大半任務,下面就要等認購證搖號了,這麼一堆認購證可不能來回提著跑,這可是無記名的,丟了那可就找不回來了!
後面人行會要求實名制,也就是說後面幾天馬上實名,再想買到白版就難嘍。
郝強兩手一邊一提,出了南京路步行街不遠,有家工商行,都是四大行值得信賴,諮詢了下保險箱業務,租了一個半年期。把認購證往裡一放,上鎖之後拔走鑰匙收好。
辦完事了,郝強就在附近找了家飯館,品嚐了滬市本幫菜。本幫菜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鹹中帶甜,油而不膩。
郝強點了四個特色菜,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划水。一天沒好好吃飯,犒勞下自己的五臟廟。
好吃不貴,適於上海人圖實惠、講入味的習俗。郝強吃飽喝足找了家酒店住下,吃飽了發睏,洗了洗澡,開啟空調定在28c,就倒在席夢思床上睡著了。
含早的酒店早餐吃了後,繼續休息到11點,郝強結賬離開。又到本幫菜換了幾個吃,點了八寶鴨與三鮮鍋仔湯。八寶鴨採用帶骨的鴨子進行開背處理,很有特色,將配料填入其中,並將其扣在碗裡。
八寶鴨豐腴飽滿,入口鮮美,郝強大快朵頤。吃完飯時間已經1點了,郝強剩下的時間打算去看看石庫門。
石庫門對於滬市,就相當於北方四合院或者江南的天井院落。
滬市這種老房子天井很小,但也因小小天井的存在,使得原本擁擠的連排住宅室內外空間相互有所滲透。
標準的石庫門有八個房間:客堂間、書房、老人房、主人房、女兒房、兒子房、亭子間、灶披間。
為啥叫“石庫門”,有一種說法是因外門以石條作箍來包裹住門,稱為“石箍門”,後因寧波、紹興語言口音“箍”“庫”不分,就傳為“石庫門”。
石庫門住宅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當時上海小刀會和太平天國起義,上海縣城和江蘇、浙江等地的地主、富紳等難民到租界避難,導致人口劇增,土地稀缺,房子緊挨建造,就形成了石庫門這種獨特的建築型別。
郝強已經打聽過,去了南昌路,道路兩邊大樹林立,找了幾個保護比較好的弄堂看看了,記住74弄環境不錯!有機會可以入手一戶。還有滬市老洋房,升值空間很大,
據說滬市5000洋房,產權清晰、可出售的不超過100幢。稀缺性讓老洋房有價無市,前世愚園路的嚴家花園,2009年被勝大陳2.8億購得,然後一年漲1億,2016年對外報價10億,按照建築面積1570㎡來算,這座老洋房每平方米的單價當時就已經達到了63.7萬\/㎡。不過太扎眼,不符合低調發展路線。
走走老滬市街道弄堂,和北方衚衕又是不同的風格,海派文化盡顯。
郝強在南昌路提前吃過晚飯,坐車到火車站候車,錢也花的差不多了,卡里還有不到兩萬,身上空空,更沒什麼可擔心的。郝強一路上睡覺,同時思考推演下一步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