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黃金到手(第1/1 頁)
等戴忠離開去上班了,郝強馬上從書包裡拿出工兵鏟,裝好了木杆,還另一隻手提著垃圾桶來到屋後。後面四下無人,沒上班的也在屋裡休息。郝強按照印象在屋後靠牆的位置開始挖土,今年雨水比較多,夏季的土壤也松,半米深的土坑很快就到了,這也幸虧重生兩個月的身體鍛鍊,胳膊有勁兒,工具也趁手。
“砰!”工兵鏟碰到了硬物,看來位置沒錯,郝強扒開土,看到下面有個小小口圓形陶土罐,來不及細看,把土罐挖出直接放入垃圾桶裡,然後垃圾桶裡再加了兩鏟子土蓋上。其他土重新填埋原處,用腳踩回去,表面撒上週圍的浮土。
完美收官!如果有人路過問,郝強就說挖點土到前面墊下院子,預備好的託詞也沒有用上,郝強提著垃圾桶轉回到宿舍,全程半小時不到,沒人注意到自己。
關上宿舍門,郝強從垃圾桶裡倒出土和陶土罐,開啟陶罐封口,翻轉從罐子往外倒出大小几個金屬塊。應該是民國時期的大小黃魚。
所謂的“小黃魚”是民國時期政府鑄造的金條,最早的金條規格分為1兩與10兩兩種,由重慶中央造幣廠和中央造幣廠昆明分廠鑄造。
抗戰勝利後上海等地的造幣廠也開始鑄造,規格也增加了五錢、二兩、五兩等標準。在烽火連天的亂世中,金條的購買力遠遠高於同時期的銀元、法幣、金圓券等,據說拿上三四條大黃魚,就可以在北京買一個四合院。
按照過去“半斤八兩”舊制,一條“大黃魚”為十兩,而現在一斤為過去的十六兩,即500g。那麼換算下來一條“大黃魚”約為312.5g,而小黃魚為31g左右。
因此按照1991年70多元人民幣1g的黃金換算下來,一條“大黃魚”則價值約兩萬二千元,而一條“小黃魚”也有兩千多元!
郝強數了下,大黃魚兩個,小黃魚5個,這樣算起來,差不多價值5.5萬。這個工廠佔用的可能原來是某個大戶的舊址,時過境遷,藏起來的黃金最後便宜了自己。
郝強找了張廢舊報紙,簡單包裹了防止磕碰,都收進了書包裡,工兵鏟也重新拆開放入包內。
後世郝強也做到了上市公司高管,收入年薪幾十萬,這點小錢還沒有擾亂心神,如果不是實在缺少啟動資金,郝強都未必看得上。
能輕鬆拿到啟動資金,就不必瞎折騰別的,學生階段搞事業,影響不好,到哪座山上唱什麼歌。
郝強認為作為學生,當前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學業上。業餘時間抓住大機會偶爾賺幾把就夠了!後面機會有的是,人不能把所有路都走完,讓別人無路可走!
打掃下現場,普通陶土罐沒什麼用,直接砸碎了,與裝來的土一起打掃,全部收拾一空倒掉,撒在門外牆角位置。
中午12點,等著和舅舅一起食堂午飯,郝強胃口大開,吃了5個肉包。透過舅舅得到的啟動資金,只能以後以其他方式回報了!也避免了舅舅前世拍著大腿的遺憾,感嘆自己沒有財運!眼皮子底下的黃金,便宜了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