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被盯上的肥肉(第1/4 頁)
面面相覷的師兄弟都察覺有不對勁的地方。
當初藍都督還沒自封都督,他只是趁著漢昌戰事,帶兵攻打臨海的一個小小的新軍低階軍官。面對著只有幾百人的攻擊,臨海縣令等一干大盛官員要麼躲進租界要麼四散逃亡。藍將軍自己力量不夠,他仗著家產豐厚,竟然從租界僱傭外國人武裝小隊圍攻兵工廠,兵工廠這塊硬骨頭啃下來後,藍將軍在臨海和周圍幾個縣已是無敵手,他自封臨海都督並且代表臨海向外界宣佈脫離大盛控制,大盛的東北虎旗被扯落丟棄。
藍都督控制臨海後,才發現事情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為了保證一個城市正常運轉,每天需要的支出繁多,不提龐大的正常支出,僅僅新增的軍餉一項,就高達一萬現大洋,這還是因為藍都督手下只有區區兩千人左右的兵力。而臨海市收上來的商稅,車船稅等普通稅費能維持住這些收稅機構裡籠統龐雜的人員工資,不需要臨海縣再補貼就已經謝天謝地。作為臨海最大的收入來源。海關的日常關稅以及大盛朝廷滯留在臨海的鉅額銀兩都被那些被大盛朝廷聘用代管海關以及稅務的外國人或者外國銀行強行截扣在租界,藍都督因為出身不正,他掌控的臨海沒有得到外國人的承認,一時間難以追繳徵用。
財政來源幾近枯竭,開支卻與日俱增,藍都督遇到了大難題。靠市民捐款,商紳慷慨解囊只是暫時緩解,屬於標本皆難治的情況。
一個留洋歸來的銀行家給焦頭爛額的藍都督出了個主意:由臨海市擔保,糾集很多親近革新派的大財主,工廠主募股籌集了一家華興銀行,發行名為“臨海市軍用代鈔”的短期代用券 。按照規定,代用券可以在臨海所有華商銀行間自由兌付,用來輔助臨海市場的資金流通、週轉。
漢昌戰事是推向大廈將傾的大盛王朝第一把力氣,那麼陸續宣佈脫離大盛統治的各地都督和新軍大帥就是徹底將大盛王朝僅剩的體面剝離,搖搖欲墜的大盛王朝算是氣數盡絕,皇帝的命令已經傳不出那座皇宮,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也都六神無主,不知所措。各方博弈的最後結果就是大盛皇帝宣佈退位,民主國宣佈成立。
大盛國祚兩百多年,末代皇帝被軟禁於後宮,相對於在歷次王朝更迭時候的亡國皇帝的遭遇,大盛末代皇帝算是得到了最好的結局。
民主國成立後,在臨海流通了幾個月的代用券也到了需要結束其歷史使命的時刻。
代用券是臨時性的應急產物,製作當然也很粗糙,它剛發行不久,臨海市面上就開始出現偽造品。連跟臨海關係密切的的錢江和江北的好幾個地方也出現偽造品在市面上流通。
錢江那邊的警察抓住一個從臨海來錢江故意使用偽鈔的男子。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很快那個被抓的男子毫無保留的交待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訊息。
得到訊息的藍都督緊急會見黃富貴,很快,巡捕抓捕了隱藏在法租界內的一個趙姓男子。
因為不是人贓並獲,也沒有在他的住處收集到相關證據,直到現在這趙姓男子都不承認自己販賣和使用假代用券,即使錢江那邊抓住的罪犯交代出不久前他們還在臨海使用掉超過三十萬元的假代用券。這樣他就只能被暫時關押在巡捕房監獄裡。
伊萬,這不可能啊,代用券到現在才幾個月啊,最多就三百多萬元的發行量,你這就有那麼多?
楊三強非常吃驚,代用券這種應急產物就跟白條差不多,其實沒有人喜歡,發行遇到的阻力非常大,所以每個月流入市面上的代用券非常有限。臨海願意收這代用券的商家大都抱著做善事和與那藍都督結善緣的心理,至於得到代用券的普通人就沒有人會介意。
嘿嘿,我這些東西,可以肯定是真的。至於數量多少,那得看我們的能力有多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