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5 頁)
去追趕。
剛想招呼金毛一起回枯禪穴,卻聽納蘭長空道:“沈師弟,你初來乍到,我這個做師兄的想請你到我的琅環居中一敘。我們把酒聽雨,促膝長談,你說可好?”
沈鋒對於般若寺中院的情況一概不知,本就想找個人問問。正苦於沒有合適的說話人選,現在納蘭長空主動提出來要他到琅環居一敘,沈鋒自然答應。
說了一聲恭敬不如從命之後,便喚來金毛,邀納蘭長空一起踏上,快速的飛向了納蘭長空修行的琅環居。
相比起沈鋒的枯禪穴來,納蘭長空的琅環居明顯要顯得幽雅了許多。雖然同是洞穴,但納蘭長空的琅環居因為距離地面只有幾丈高,可以清楚的看到山下的流水。洞內還被納蘭長空佈置上了許多花草竹木,更顯別緻優雅。
乍看起來,琅環居完全不像是用來修煉的地方。倒像是讀書人相聚的茶樓書院。
將沈鋒兩人送到琅環居之後,金毛自顧展翅飛走。而納蘭長空則取出自制的竹椅竹桌,以及一套青瓷茶具,在洞穴入口的地方與沈鋒品茶說話。
納蘭長空泡的也並不是什麼好茶,只是初春時節的竹葉尖,但被納蘭長空燒烤之後,燙出來的茶,竹香四溢,在雨前的洞穴內品嚐倒是別有風味。且不論納蘭長空的修行如何,只看這人衣食用具皆如此講究,想來也是大有來歷的人。
沈鋒自小在菜地勞作,何曾有過這樣的閒情逸致。好在納蘭長空為人不但隨和,而且極為擅談。每次當沈鋒無語的時候,他總能找出新的話題。一頓茶喝下來,兩人談的倒也融洽。
而這一頓茶喝下來,沈鋒也受益匪淺。從納蘭長空的口中,他得知般若寺中院之所以設計成這樣,就是讓中院的內門弟子在最原始的環境當中尋找自我的根本,以達到明心淨性,直指人心的效果。
中院大門的兩根柱子看似完全一樣,實際卻有著不同的區別。左邊那根刻著人間悲歡喜樂的石柱,名叫“婆娑之柱”,意指人間即是婆娑世界。
在佛語當中,婆娑世界的意思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遠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人活在婆娑世界中就要受苦,經歷生,老,病,死,怨,憎,恨等七種災難的災難。
中院大門的另一根柱子刻有萬千羅漢,菩薩,佛陀,名為“菩提之柱”。菩提原指菩提樹,但刻上萬佛卻並不刻上菩提樹,意指菩提無樹,明境非臺。萬法無常,萬法皆空。
中院大門之所以這樣設計,卻是故意教化人心,意為一踏過此門就可兩世為人。未踏入中院大門,永為凡人,要受婆娑世界之苦。一入中院大門即為佛門內門弟子,苦修之後便是世人眼中的活神仙,來日就有機會成為羅漢,菩薩,佛陀。
過了大門之後的一排大殿名為心覺殿,意為心靈覺悟之意,鎮殿之主乃是當日為沈鋒傳功授法的五輪長老。
此外般若寺的中院另有十六位護法長老,境界皆在冥仙秘境四重以上。雖然實力已達真傳弟子境界,但是因為修行遭遇瓶頸無法突破,無緣晉級為般若寺主殿的護法長老,更加不能成為般若寺未來掌門人的競爭者,因此只能被任命為中院的護法長老。
而其它內門弟子修行的那一大片懸涯峭壁,名叫舟海涯。意指學海無涯,苦行作舟之意。在這片舟海涯上共有大小四萬九千六百多個洞穴,幾乎每一個洞穴都有一個內門弟子。
一聽到納蘭長空說出內門弟子的數目,沈鋒當先驚的張大了嘴,他早已聽說般若寺內門弟子的人數遠遠大於外門弟子真傳弟子的人數,卻沒想到般若寺的內門弟子竟然有四萬之眾。
如此看來,般若寺名為浮雲大陸修行大派之首,卻也名副其實了。
“納蘭,納蘭,你的竹葉尖茶還有沒有?快點拿些給我喝!”正當沈鋒和納蘭長空閒聊的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