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1/5 頁)
第114章 戰後封賞
自臧霸入郯城之後,各種喜報接踵而至。
先是陳登順勢北上,接收陽都、臨沂諸縣,順利合圍莒縣。
隨後,莒縣出城犒軍,表達降服之意。
第二日,蕭建出降,莒縣開城。
莒縣一下,琅琊北部諸縣聞風而降,一日三報,不過四日,全部送上賀表,歸附州府。
陳登順勢調撥出原定部曲,駐紮莒縣,大軍則班師回朝,順來路水路並進,返回郯城。
去的時候,水路還是逆水行舟,回來時順流直下,速度更快。
不過五日功夫,大軍已經抵達郯城。
四月上旬,春暖花開。
徐州大軍平復琅琊,成功凱旋。
州牧劉備出郯城五里迎接陳登,犒賞全軍。
全軍士卒每人發麻布半匹,粟米半石,錢五十,各級將校另有封賞。
另今夜犒勞全軍,每一什賞肉十斤,酒一甕,放假三日,全軍歡慶。
可別小看這點錢,一匹麻布就值三百錢,粟米一石也需兩百錢,這一份下來,等於每個士卒能夠獲得三百錢。
可別小看這三百錢,東漢末年,州郡兵的薪酬是非常之低的,月俸只有摺合一百二十錢的米糧供應。
與西漢不同,西漢時郡兵是國家編制,待遇雖不及中央軍,但也是郡國長吏的標準。除去年俸外,還時不時的有獎賞、犒勞發下。
除此以外,一旦參與戰鬥,還有戰利品可分。
因此,西漢時人人以參軍為榮,想要當兵,還要參加郡國的武試,不合格的都當不了兵。尤其是射藝,乃是重中之重,神射手和強弓手最受禮遇,甚至會有州郡高官以賓客之禮相邀。
東漢時卻截然不同了,雖然東漢秉承西漢,一樣實行徵兵制和募兵制雙規並行的策略。
可因為政治制度的變化,東漢已經不能再像西漢那樣把觸角延伸到社會的底層了。
東漢的豪強已經落地生根,漸漸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毒瘤,不斷的汲取著大漢的養分。
因此,東漢的財政收入,從中期開始就一路雪崩,導致東漢的兵役制度也開始嚴重崩壞,一方面導致中央軍不斷縮編,從戰爭主力的定位,縮減成了戰爭骨幹部隊。
從一開始就可以直接出徵,變成了需要大規模戰爭時,開始臨時招募三河、關中地區的良家子從軍,然後以原有的北軍作為底層士官,進行臨時擴編。
所以除了洛陽常備軍的待遇還能勉強保持以外,就連邊軍的待遇都大幅度下滑了,至於徵召兵,那更是沒有軍餉,唯一的報酬就是戰利品的瓜分權以及打贏了之後的朝廷獎賞。
至於像劉備所在的徐州這種內地郡國,那情況就更惡劣了。
光武在東漢建國之初,就徹底罷廢州郡郡兵的編制,使得內地州郡兩百年不聞兵戈。
即便黃巾之亂時,東漢中央不得不重新給了郡國郡卒的編制,但一來編制太小,二來訓練和骨幹已經斷代,郡國兵卒完全蛻變成了菜雞,甚至連有些戰鬥經驗的黃巾軍都不如。
而且最慘烈的是,這些郡兵因為沒有編制,所以待遇很差,勉強就是夠一個人吃飽飯,甚至無力供養家人。
更糟糕的是,這種惡習隨著軍閥混戰而變成了常態,各軍閥的主力軍竟然以郡國兵待遇為常規待遇。而長年累月的災荒,也使得許多民眾為了一口飯吃就願意當兵,大大降低了各路軍閥的徵兵難度,又進步的讓軍閥士卒的待遇繼續降低。
當然,各地軍閥為了提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也提升了軍隊的待遇,但這僅限於核心部曲。
比如曹操的親衛和精銳部曲,是能夠拿到絹帛、糧食為主的軍餉的,但數量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