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與虎謀皮(第1/4 頁)
橐橐的腳步聲在院外響起。歷經一夜的昏迷,禁軍終於醒過神來,尚不知曉這位林御史有無大礙。
據驛丞回稟,昨夜的確有人鬼鬼祟祟地從院中走出,形跡可疑,但追出門外時,對方已策馬離開。林盡染一行檢查隨身行裝時,只謊稱是丟了些許銀錢。
對方冒著天大的風險,僅是為闖進大寧驛館偷盜銀錢?
這個藉口顯然很爛,可連他都無意追究,禁軍也沒話可說。怪就怪在黎老先生的行蹤尚未明朗,這位林御史竟要放棄搜尋,欲急匆匆地回京。
昨夜定有貓膩,只是這份交代不會予禁軍,而他們得到的旨意僅是阻止林盡染一行前往茅津渡。
回長安前,一行人先前往任來風所說的地方。這是一座新墳,上刻有‘黎書和之墓’五個字,稍顯粗陋,卻也看得出是這任瘋子的手筆。幾人拜祭後,便先趕赴長安。
隨行禁軍心有疑惑,崖上確有跌落的痕跡,可這座墳是誰立的?而林御史又怎知曉黎書和葬在此處?不過這一切,他們皆無權過問,卻也會向皇帝陛下如實回稟。
時光流轉,林盡染一行又復回長安。禁軍自進城起,便已先行回宮覆命。
“元瑤,你帶宋姑娘先回府。”
元瑤蹙了蹙秀眉,“夫君,這是要直接去寒園?”
“我若先回府,陛下許會急召入宮。有些話,我總該先聽她是何說辭。”
元瑤自然懂得‘她’是指誰,但眼下的情況,淑貴妃和任來風顯然有離間李、林二府與皇帝之間的關係。縱然‘寒土’一事確為事實,李代遠在千里之外的北境,終歸是鞭長莫及。林盡染若無傍身手段,此時與皇帝陛下鬧翻,實屬不明智。
“時安若是知曉箇中內情,我······我怕是勸不動她。”
林盡染沒有說話,內心卻極為複雜。原本這樁事需調查清楚,方循序漸進地與李時安釐清關係,她的確是心思玲瓏、理智沉穩的女子,也能顧全大局。但前些時日,對於長安城中的輿情,她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並不小。可若這根是出在李氏一族忠誠的皇室身上,莫說是李時安,怕是李代遠也不能就此輕易放過。
“倘若時安真已知曉內情,有勞宋姑娘與元瑤一同相勸。待我回府後,再行商議。”
剛歷痛失師父的痛楚,宋韞初當下的心情有些陰沉,可似乎來不及沉浸悲慟,如今更該關注的是調查謀害小老頭的元兇,還有兌現醫治李時安的承諾。
宋韞初勉力提起精神,重重地點了點頭,“我盡力。”
車駕在積善寺稍作停歇,待林盡染下了馬車,又轔轔轆轆地向林府駛去。
寒園湖間的閣樓,房門大敞,似乎早已料到他的到來。
林盡染直直地站在門口,烈日照射在他的脊背上,因是背光,根本看不清面容是何神色,只聽得沉悶的聲音響起,“我想知道,寒土是怎麼回事?”
淑貴妃體態端莊地安坐著,霍然掩唇輕笑,媚聲道,“染之,你不是已經猜到了嘛,又何須來問我?”
“我一直奇怪,王翮為何會一眼識出寒土?甚至曾一度將寒土的來源歸咎於南海。”
“哦?”淑貴妃輕笑了一聲,又順過話茬問道,“那你又是如何揣度的?”
“將寒土偷偷放進林府的主屋,看似是個長達數載的籌謀。但揆情度理,長安城中的諸多世家若如我這般境況,這一切似乎都能解釋得清楚。一個家族若無後嗣繼承,或是因主母不能生養,而妾室禍亂內宅,這位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是嗎?”
淑貴妃已經料想到他猜到了前半段,至於真正困惑的並非是寒土本身,而是寒土與她之間還有何聯絡。可薛乾既已回到長安,這份主動權便又回到自己手中。
“染之可是想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