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3 頁)
霍金的新書叫《果殼中的宇宙》,指出了宇宙在一個巨大尺度上的封閉性,歷史在這封閉的宇宙中轉了一個圈,擁有光榮歷史的我們卻開始忘記智慧的祖先創下的偉大遺產。
&ldo;記憶中的形象一旦被詞語固定住,就給抹掉了。&rdo;在富於幻想的卡爾維諾筆下,馬克?波羅對天朝上國的可汗這樣說。因為這樣一個原因,他不願意向可汗講述記憶中的威尼斯,怕因此&ldo;一下子失去了她&rdo;。我想,那種認為中國沒有幻想文學傳統的說法,並不是要像馬克?波羅一樣,要把這偉大的遺產珍藏起來,任其塵封,在世介面前作出一副從來未受過幻想恩賜的僵死的表情。其實,文學幻想傳統的中斷,只是文學被暫時工具化的結果。這樣的結果是,文學以單一的面目,細菌一樣快速自我複製,還有一些更加聰明的則學會了相互仿造,最後,以莊嚴現實的名義扼殺了幻想。恍惚記得塞利納的小說《茫茫黑夜漫遊》中,寫非洲大河兩岸的叢林中有一種帶菌的蚊子,浪遊河上的主人公被叮咬感染後,眼前便出現種種可怕的幻象。看來,在文學上也是一樣,一旦被某種病毒感染,也會出現幻視:使區域性的放大遮蔽了整體面貌。
今天,文學生態的多樣性正在恢復,在主流文學中,想像力復活了,像洶湧的春水衝破了堤壩。遺憾的是,科幻文學卻只是在文學主流視野之外悄然崛起,文學界還沒有意識到,科幻文學的興起,正是另一種意義上,對幻想文學傳統的有力接續。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因為,在幻想面前有了一個限制詞:科學。也正由於此,我在前面襲用了一個大概是來自佛經的詞:變身。也就是說,當幻想在文學中重新出現時,如果說在主流文學中,大致還能看到原來的模樣的話,那麼,當幻想出現在科幻文學當中時,完全是一副很當代很時尚的樣子了。特別是因為,科幻文學這一特別的樣式,首先是從歐美興起,轉而進入中國,我們因而難以確認科幻文學與中國文學中的幻想傳統有無一種傳承的關係。現在,大批的青少年剛開始文學閱讀,便把興趣投向了科幻文學;更多想在文學上一試身手的青少年一開始便從科幻小說創作起步,而且進步神速,這樣一種現象,很難完全歸功於歐風美雨的吹沐。在我更願意看成是,幻想傳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一種新的姿態在復甦與重建。所以,這種&ldo;變身&rdo;是值得學界重視的,也是值得我們為之歡呼的。
為一套域外的科幻小說叢書中文版寫序,卻談的是中國文學中幻想傳統的復甦與重建,也許,讀者,甚至叢書的編輯會責我文不對題。但我想,我們所以譯介這些作品,並計劃把這樣一項現在推進得還比較艱難的工作長期進行下去,其目的,是想了解幻想性的文學在另外一些文化中,是怎樣一種面貌,達到了怎樣的標高。恢復並重建我們的幻想傳統,不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接續,而是具有全新時代特徵的大幅進步。特別是考慮到,這個傳統曾經有過相當長時期的中斷與遺忘,那麼,引進這樣的他山之石,以資借鑑,以資開闊我們的視野,就是一件有特別意義的事情了。文學之河上束縛自由想像的堤壩有時實在是太堅固了,要衝決這樣頑固的存在,有時需要引進另外一股有活力的水流,與堤壩之內渴望自由的力量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
因此,這套叢書的出版,有著一種特別的意義。它提醒我們,中國文學幻想傳統的重建,除了縱向的接續,還有大量的橫向的比較,只有站在與世界對話的意義上,這種重建才是一種真正的重建。
比約德:一個傳奇
姚海軍
2004年9月6日,美國波士頓喜來登大酒店,第六十二屆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頒獎晚會現場座無虛席。大會進行到了壓軸戲,主持人宣佈雨果獎最重要的獎項長篇作品獎的最終得主。當&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