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第2/2 頁)
期內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後晉天福九年(944年),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繼位。廟號太祖,諡號神聖文武皇帝。
段思平即位後,首先按起義前許下的諾言,釋放奴隸,減輕賦稅,赦免徭役三年。同時,徹底廢除六大家族紛爭時期的舊制度,改革嚴苛的酷令。[8]段思平登基後,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罪大者正罰爽,表暴貞良。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廢除奴隸制,建立和推行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把南詔末年以來各族、各部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
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會秩序的基礎上,段思平開始勵精圖治,發展生產。他提出:「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推廣鐵製農具和漢族的先進耕作技術。同時還鼓勵發展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使大理國的社會經濟在短期內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
段思平在位期間,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於是遠近歸心,鹹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在位八年,年年建寺,鑄佛萬尊。
作為傑出的漢裔白蠻首領和政治家,段思平成功地領導了雲南各族人民大起義,推翻了楊幹貞的統治,摧毀了奴隸制度,建立了大理國,完成了向封建農奴制的過渡,推動了大理乃至全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