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第1/2 頁)
松贊乾布平定叛亂以後,便產生了遷都的想法。他北巡彭域時,曾到邏些地區,這裡的險要地理形勢,秀美的原野,雄峙的布達拉山,令他十分喜愛。在他平叛之前,曾在這裡招集士卒,訓練軍隊,與這裡的部落首領及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並得到他們的擁戴,他平定叛亂的武力,都是這裡的部落成員,如果想控制著這支兵力,就不能遠離這個地區。山南的瓊結、澤當一帶,雖然是吐蕃的發祥地,那裡有祖先的墳墓,但由於朗日論贊的被害,他始終對那裡的舊貴族心存疑慮。
與小而窄的雅隆河谷相比,吉曲河谷地域更為廣闊,邏些(今西藏拉薩)地處吉曲河下游,是彭域的中心,曾是蘇毗的根據地,具有西藏高原政治中心的地位。邏些北有念青唐古拉山作屏障,東連娘波、工布等地,西鄰羊同,南依雅隆河谷,位置適中。遷都邏些,更有利於防禦北面的蘇毗和西方的羊同。由於以上各種考慮,在平定叛亂後,松贊乾布和大相尚囊等人相度形勢,決定遷都到邏些。
貞觀七年(633年),適應形勢,松贊乾布把都城從山南瓊結,遷到邏些。隨著都城的遷徙,許多依山而居的部落也紛紛遷到平原中居住,更多的人從事農耕,過去的遊牧也改變為定居放牧,促進生產的發展。遷都邏些,使吐蕃真正據有西藏高原心腹地區,可以居中控制四方,為吐蕃的發展與強盛提供了有利條件。遷都以後,平原出現了大片農田,牛羊遍野,馬匹肥壯。
吐蕃國力日益強盛,松贊乾布開始他統一西藏高原的計劃。當時吐蕃北面的諸羌中,最大的是蘇毗,平叛以後,雖然蘇毗的進攻被遏止,但其威脅仍然存在。所以松贊乾布決定派具有政治和軍事才能的宰相尚囊出征蘇毗。尚囊在打敗蘇毗的抵抗後,採取招撫的辦法,宣傳松贊乾布接納歸附者的政策,對蘇毗庶民與吐蕃本部民戶一樣對待,使之安居樂業;允許蘇毗貴族保留自己領地,按規定繳納貢賦,所以很快就招降了蘇毗各部,從此吐蕃的國土擴充套件到青海南部。
在吐蕃西南,和田之南有羊同(又稱象雄),朗日論贊時,曾與吐蕃聯姻。平叛以後,松贊乾布親自徵討羊同,羊同因而再次臣服吐蕃。松贊乾布將妹妹賽瑪噶嫁給羊同王為妃,對他進行籠絡。貞觀十二年(638年),松贊乾布攻打吐谷渾進兵唐邊境時,羊同也出兵隨徵,也曾與吐蕃使臣朝見唐太宗。
但羊同王不甘心役屬於吐蕃,對徵調財物深為怨恨,屢次進行反吐蕃活動並發生軍事衝突。羊同王對賽瑪噶疏遠,寵愛原有王妃,賽瑪噶也決意消滅羊同王。貞觀十八年(644年),松贊乾布發兵攻入羊同,殺了羊同王,羊同部眾都歸附吐蕃,收為編民。這樣,松贊乾布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統一。以後羊同人和吐蕃境內人民經濟文化關係更加密切,逐漸融合形成統一的藏族,使我國西部邊疆得到開發。
在遷都邏些以後,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泥波羅(尼泊爾)國也開始與吐蕃通聘。泥波羅當時已進入封建社會,經濟文化都很發達。國王鴦輸伐摩於貞觀四年(630年)開始攝政,實行重商政策,極力開展對外貿易。泥波羅的工藝品極為精巧,其雕刻、繪畫、建築等都達到很高水平,為了向吐蕃推銷手工藝品,與吐蕃進行貿易,主動派使者到吐蕃通聘。松贊乾布為了建設都城,需要泥波羅人幫助,便立即答聘。
在修建布達拉山頂的紅宮時,招聘不少泥波羅工匠。在貞觀十二年(638年)松贊乾布向泥波羅求婚。貞觀十三年(639年),鴦輸伐摩國王把他女兒尺尊公主嫁給松贊乾布。同年松贊乾布派祿東贊、吞米等去泥波羅迎娶尺尊公主。尺尊公主入藏時帶來釋迦佛像、琉璃寶缽、珍寶綾羅、男女僕從等。尺尊公主的入藏,使吐蕃和泥波羅的關係更為親密。
松贊乾布滅掉這兩個王國後,不僅消除了來自西、北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