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第1/2 頁)
人被壓在綠山之中沒法將屍骨帶回祖墳安葬,於是張二壯去街肆鋪子裡買來紙錢香燭等祭祀之物準備到綠山後山跟下祭拜一番。
後山林深草茂,他生怕像雉山一樣又撞上不該見的不該聽的,便直接沿著山路在其盡頭祭奠哥哥,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怕什麼它來什麼。
臨近山腳,隱隱約約聽聞從灌木叢中傳來的談話聲:
「役工押送過去了吧,那邊催得急,可別到最後關鍵時期生了亂子。」
「放心吧大人,在何處挖礦都一樣他們怎會曉得,待姜大人押解銀錢返回之前事情自然處理好。」
「千萬別出什麼岔子,近一年來綠山尋人的百姓越來越多,各處縣衙公差也不好應付。長此以往必然引人起疑……」
……
渾身繃緊的張二壯不敢大聲出氣,貓著腰輕手輕腳鑽進後面的林木中,屏氣凝神一動不動。
由於恐懼,除了「在何處挖礦都一樣」其它的密語只過了耳。
等談話之人走了好一會張二壯才一身冷汗的從林中走出,怕被人發現紙錢不敢再燒了,跪下向綠山連磕三個響頭匆匆離去。
奔逃的路上那半句「在何處挖礦都一樣」不停地在腦中回想,讓他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雉上看到的景象,難不成雉山中也有銅礦?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返家時選擇順著來時老路。
當重新到達雉山下,四周除了蟲鳴葉動別無其它動靜。
張二壯特別想知道那些人從山上運下來的到底是什麼,但理智又不允許這樣做,猶豫再三為小命著想,準備直接回陽江老家。
轉身時,只聽人朗聲道:「將軍要試箭,你們各處守著,十箭之地嚴禁行人靠近!」
他再也不敢在此地逗留撒丫子快跑離開,年歲尚小又連續兩日遭受驚嚇情緒起復極大第二日邊病倒了,若不是寺廟裡的僧人見其可憐出錢為他抓藥醫治,小命早沒了。
千辛萬苦終於回到家中,但心裡一直積著冶縣之事,聽祖父祖母講知縣大人愛民如子難得的好官,對他們尤為照顧。
張二壯思來想去決定要去縣衙一趟,一則好讓關心他們的縣令大人知曉他已平安歸家,二則要將在綠山和雉山所見所聞告訴大人,總覺得那些人不是好官。
「草民雖沒親身上山驗證,可從山洞裡能運出的不外乎那幾種東西。大人,聽那些人的口氣,好像他們很著急的樣子。」
譚璇只是為平復心頭的震驚才向二壯發問的,在其沒講述完時已篤定雉山乃礦山,不確定是私採礦山的是哪方勢力。
恐打草驚蛇壞了大事,譚璇沒計劃派人前去雉山求證,而是迅速將雉山之事以及自己的猜想寫在信箋上,讓山竹親自將信送回平江田昀和手中。
第136章
因焦心冶縣礦山之事,又加之自成親以來頭一年離開妻小過年節, 譚璇在陽江的頭個新年淡寡無味。
從張二壯的講述中不難推測私盜礦山之事十有八九地方官員與朝中權臣勾結一起, 否則不會至今還沒露餡。
提起地方官員譚璇忍不住往虧空帳目聯想,審查完本縣的帳務發現那些缺口的官銀幾乎全是三年前被挪用的。
前任知縣即便想將缺額慢慢補起來也有心無力, 由於其任期中陽江發生特大洪災事後朝廷又免去一年賦稅,地方財政收入少的可憐甚至連維持基本的政務開銷都捉襟見肘。
更為微妙的是現今江城通判竟然是陽江上上任縣令的大舅子。
暗潮湧動的形勢與蜘蛛網似的人物關係讓譚璇不敢對下屬太過信任, 凡事留三分心眼,只等冶縣的事情有了論斷再看形勢。
上元節前一日,送信的山竹從平江風塵僕僕的趕回陽江,同時捎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