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襲取潼關(上)(第1/2 頁)
潼關,守衛著關中的東大門,位於黃河、洛河、渭河的交匯之處,北臨黃河,南依秦嶺,西接華山,東連弘農,地勢險要,威嚴雄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儘管如此,曹魏之前對潼關並不是很重視,因為前面的數年雍涼二州都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事,再則曹魏的核心區域是在東面的洛陽等地,是以潼關的守軍一直都不算多,只有千把人。
直到近年來漢軍屢屢北伐、威脅關中,曹魏為了以防萬一,這才加強了潼關的防守。目前關內軍士增至兩千多人,由將軍李成統領。
潼關主要是防範來自東面的敵人,因此潼關最易守難攻的地方就是東門城樓。
它北臨黃河天險,南依麒麟山角,東有遠望溝天塹,是從東面進關的唯一大門,十分的險峻。人們從東面入關,只能沿著東門外的陡坡道拾級而上,守軍防守起來異常容易。
相較於東門,其他方向就沒有這麼險峻了,不過這並不是說另外三個關門容易攻破,只是難度稍降了一些。
這一天晚上,潼關南面的秦嶺山中悄無聲息地出現了一支數千人的軍隊,他們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顯是長途跋涉而來,幾乎每名士卒的精神都有些萎靡不振。
但饒是如此,他們計程車氣還算高漲,因為經過千辛萬苦,他們終於神不知、鬼不覺地到達了目的地。
這支軍隊就是吳班率領的漢軍,十天前他們悄然從子午道離開,沿著旬水東進轉入峪穀道,然後又越過武關道進入華陰縣境內,最後循著秦嶺北麓抵近潼關以南。
一路上翻山越嶺、涉水過河,漢軍星夜兼程,沿途掉隊者甚多,出發前吳班麾下有近五千軍士,趕到後就只剩下三千多人。
儘管大軍減員嚴重,但吳班襲取潼關的決心卻是絲毫不減,然而潼關險峻異常,強攻很難,只能智取。於是吳班命人找來華陰境內的遊衛,決意把潼關的情形摸清楚後再做計較。
“將軍,這位就是華陰縣遊衛統領曲尉鮑仲。”校尉毛永引著一個農夫模樣的漢子走進了大軍藏身的山谷。
“卑職見過鎮西將軍。”
吳班擺手道:“鮑曲尉不必多禮,潼關現在是什麼情況?關內有多少魏軍?”
“稟鎮西將軍,潼關現有魏軍兩千餘人,由魏將李成負責把守。關內魏軍的兵力分佈大致是東門八百人、西門六百人、北門三百人、南門四百人,其中李成親自在西門坐鎮。”鮑仲道。
吳班微微點了下頭,沉吟片刻,接著問道:“關內有我們的人麼?人數是多少?能否奪下一面城門和大軍裡應外合?”
“卑職在華陰苦心經營數年,倒是陸陸續續地朝潼關滲透進去了三十七人,只是這些人在魏軍中地位最高的只混到隊長,他們分屬各部不在一處,僅憑這點人奪門恐怕不是很容易。”鮑仲面有難色地回道。
聽到是這麼個情況,吳班心裡雖然失望,但還是振奮地道:“人是少了點,不過只要關內有咱們的人就行,無論如何都可以策應大軍攻關。”
走到一旁,背對著二人思索起來,良久後回過身子對鮑仲道:“這樣鮑曲尉,關內的遊衛不必奪取關門,明天夜裡你讓他們在糧倉、武庫等重要場所放上一把大火,吸引魏軍過去救火,當然最重要的是引開南門守軍,為我等攻關減輕壓力。”
“是,卑職明白了。”
吳班又叮囑道:“臨行前,諸葛丞相要求我等必須要把潼關拿下,所以鮑曲尉一定要告訴兄弟們把聲勢造的越大越好,這種關鍵時候就不要擔心暴不暴露了,事成之後某當親自為你們請功。”
“將軍放心,我等在華陰潛伏多年,就是在等這個時候,為了興復漢室,我等遊衛萬死不辭。”鮑仲躬身下拜,語氣堅